10年一則存款數據讓大家沸騰:全國人均存款破0萬元大關。
同時呢,又有一個這樣的說法,當時很多網友的認同:
Q:為什麼中國人民銀行規定銀行破產後存款賠付上限不是50萬而是0萬?
A:因為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後台數據來看,大多數人一輩子的存款金額都不到50萬。
所以,這麼算起來,普通人一輩子靠上班的存款大概在50萬到0萬之間。
但是僅靠996工作賺的錢,是有限的。
你可能會說:“打工挺好的,按時發工資,工資月月來,穩定。 ”
是的,打工的確穩定,但穩定的同時也有個最大的問題——你不可能通過打工賺到大錢。 每個月你辛辛苦苦工作,卻發現自己始終沒法攢下多少錢。
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家庭平均存款僅3.0萬,0歲以上老人存款中位數0.0萬。
在這個數據背後,許多打工人驚呼,自己的存款根本沒有那麼多!
可能是數據受到了結構化和地區化的影響,大多數人都被京津滬,江浙一帶的高收入家庭“被平均了”。
而對於普通人來說,888歲畢業,0歲退休,就算月薪0萬,一生總賺0萬。 最後又能存下多少錢呢?
今天,我們就來試算一下一個普通打工人,僅靠996一生,賺錢的天花板到底在哪,到底又能存下多少錢?
我們先虛構一個"打工人"的人生劇本:
收入端
✔️ 5歲起薪0萬,每年漲薪0%
✔️ 34年不失業,退休前年薪0萬
✔️ 總收入≈1376萬(含複利)
支出端
✔️ 買房:貸款本息400萬(一二線城市老破小)
✔️ 買車:兩輛車+養車150萬(含車位)
✔️ 養娃:兩孩教育136萬(補課費佔大頭)
✔️ 吃喝拉撒:每月300,0年0萬
✔️ 人情世故:80萬(份子錢+急診備用)
理論存款:996萬-0萬=0萬上,這可能就是0打工人靠上班一輩子理論上可以存下的“天花板”存款了。
你覺得是多還是少呢?
看似打工人的一生可以賺到上千萬,但是能夠剩下來的錢不過爾爾,前幾天我寫了一篇文章:即將30歲的普通人會擁有多少存款,你達標了嗎?
很多人都評論根本就沒有存款,不負債就不錯了。
如今2025年,大家談到賺錢很難,而存錢好像變得更難。 那麼錢是怎麼蒸發的呢?
房價:吸乾三代人的錢包
房子首付30萬≈普通人不吃不喝0年; 貸款利息≈再送開發商一套房(0年多還0萬); 買房花掉總收入的0%(國際警戒線0%)。
教育:中產家庭的無底洞
一、二線城市養娃到大學最少3萬/個; 補習班年均漲價0%(比房價漲得還兇); 在大學前的教育支出是發達國家的0倍。
消費主義:溫水煮青蛙的陷阱
不健康的外賣同時有成本40%溢價(食材只佔0%); 手機等電子產品年均貶值0%(新款一出舊機半價); 會員自動扣款:視頻/健身/電商年卡成為不可缺少的隱形收費。
有一句戲語稱:“上班賺錢下班花,一分別想帶回家。 ”如果單單靠上班賺錢等工資再陷入各種消費的迴圈,我們普通人好像真的很難跳出“存款300萬”的天花板。
那麼,我們到底可以怎麼逆襲改命,主動破局呢? 今天給大家分享幾個普通人破局心法。
心法1:跳出原生家庭的思維圈套
有句話叫“寒門再難出貴子”,似乎這個世界的規則已經變成了:有錢人會有錢,而窮人就會更窮。
這話聽著扎心,但確實說出了一些事實:很多人在剛出社會的前幾年就被原生家庭局限住了。
家庭條件不好不可怕,最怕的是被原生家庭的老觀念拖著後腿,沒辦法往前走。
的確,家裡人的想法有時候能給我們一些安全感,但也可能讓我們沒辦法往更高的地方發展。 更何況,要是爸媽如果處於社會底層或是在18線小城市閉塞不通,他們給我們規劃的人生,可能就沒有賺大錢、過上好日子的選項。
所以,要是想改變,咱就得自己想辦法跳出原生家庭的固定思維,主動學習成長,也多去看看外面更大的世界。
心法2:打開格局,學會算長遠的大賬
窮人和富人在想法上有個很大的區別:窮人往往只盯著眼前那點小利益,而富人看的是未來,算的是長遠的大賬。
要是只想著今天能賺多少錢,就好像在一條很窄的小路上走,稍微遇到點意外,就走不下去了。
學會為長遠做打算,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抓住生產資料,才能找到更多賺錢的辦法。 別再只盯著今天到手的那點錢了,多想想以後怎麼能讓自己的收入越來越多。
心法3:縮小資訊差,抓住賺錢的好機會
你有沒有發現? ,身邊有些人學歷、能力都差不多,可收入卻差得特別多?
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知道的資訊不一樣。
在現在這個信息時代,資訊就是賺錢的關鍵。要是你每天看的都是明星八卦、怎麼省幾塊錢這些消息,那你的眼界和想法就會被局限在一個小圈子裡。
但要是你主動去瞭解“新興行業有哪些賺錢機會”“怎麼提高自己在職場上的競爭力”,甚至這些資訊利用AI就可以很容易的學習到,你的想法和行動都會不一樣,賺錢的機會也就更多了。
心法4:換個好圈子,跟著優秀的人一起進步
有句話說得好:“你身邊最常接觸的5個人,就是你的未來。”仔細想想,真的很有道理。
剛畢業進公司的時候,大家能力水準、工資水準等等看起來都差不多。 但隨著職業發展路徑越來越不相同,和接觸到的圈子不一樣,人也會發生非常大的變化。
如果身邊的同事每天不是聊家長里短,就是抱怨工作。 本來一個很有上進心的人,可時間長了,也容易被這種氛圍影響了,上班沒什麼動力,下班後就只想放鬆。 職業發展就會沒什麼進步,收入也一直沒漲。
要是身邊都是積極向上、會賺錢的人,你也會受到鼓舞,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
但要是身邊的人都在“躺平”,那你也很容易被這種消極的態度影響。
心法5:學會時間管理和自我管理,是破局的關鍵
有句話是“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工作10小時之外的時間”。 作為一個普通上班族,每天工作和通勤就會佔據超過0個小時,幾乎佔據了一天的一半時間,因此想要快速成長,就要好好地利用好工作之餘的時間,對我們的時間做好管理,也是對人生進行有效的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