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在一場比賽里,場上的出手機會總量有限,因此每場出戰球員出手次數的分佈至關重要。一支球隊的頂級核心,往往能獲得更多出手機會,而防守型球員或替補球員,出手機會乃至得分機會都相對較少,火箭隊也不例外。
儘管火箭隊向來奉行進攻端的平均戰術,即基本上每位出場球員都能獲得投籃機會,核心球員之間的出手次數也較為平均。然而,在季後賽即將來臨的關鍵時期,火箭隊的戰術似乎發生了變化,以往的平均進攻戰術有所調整。
從火箭隊上一場戰勝勇士隊的比賽中,便能看出這一改變。火箭隊的老將控衛范弗里特,已成功轉型為以傳球和防守為主要任務的傳統控球後衛,而另外五位球員則成為球隊進攻的支點,挑起了進攻大樑。比賽數據直觀地反映出火箭隊的這一戰術轉變。
主力控衛范弗里特主動轉型,本場比賽,他8投僅1中,投籃命中率極低,數據看起來不盡人意。但范弗里特的價值遠不止體現在數據層面。即便這場比賽他的數據欠佳,可他依然是火箭隊最出色的持球手和進攻串聯者。在進攻端,如果沒有范弗里特精準傳球組織;在防守端,如果沒有他對庫里的嚴密盯防,火箭隊未必能戰勝勇士隊。
本場比賽,范弗里特8投1中,得到3分、1個籃板、3次助攻,同時還有3次搶斷和1次封蓋。儘管進攻端表現欠佳,范弗里特卻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傳球和防守中。單場3分3助攻的數據,並不能完全展現他的作用。
范弗里特屬於那種數據不夠亮眼,但對球隊至關重要的球員。要知道,在范弗里特缺陣的一個多月里,火箭隊戰績慘澹。而他回歸后,火箭隊迅速攀升至西部聯盟第二位,並一直穩固住這一排名。在火箭隊近幾場接連戰勝勇士、雷霆等強隊的比賽中,范弗里特在串聯球隊、掌控節奏以及防守端的貢獻功不可沒。
在與勇士隊的比賽中,火箭隊有五位球員得分上雙:杰倫·格林21分、狄龍24分、申京19分、阿門14分、小史密斯16分。這五位球員構成了火箭隊進攻端的核心支點,他們聯手砍下94分,幾乎佔據了火箭隊本場比賽得分的絕大部分。
范弗里特雖然僅得到3分,但倘若沒有他送出的助攻,沒有他在場上的串聯和防守,火箭隊難以如此輕鬆地贏得比賽。這正是范弗里特的轉型體現——即便手感欠佳,也主動承擔髒活累活,積极參與防守,為隊友創造更多進攻機會。
在這場戰勝勇士隊的比賽中,范弗里特僅得3分3助攻,卻依然發揮著關鍵作用。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烏度卡一直讓范弗里特長時間留在場上,因為范弗里特對火箭隊的貢獻,無法單純用數據來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