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大師兄
多年後回頭再看,2023年或許是涪陵榨菜重要的轉折之年。
這一年,執掌涪陵23年之久的周斌全正式離任,公司也出現了上市以來首次業績雙降,股價從高位暴跌近70%,市值蒸發超過300億。
23年的任期中,周斌全把涪陵打造成了中國最著名的榨菜品牌,與法國酸黃瓜、德國甜酸甘藍並稱世界三大名腌菜。作為A股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醬腌菜上市公司,涪陵榨菜股價一度暴漲超過20倍,被市場稱為“榨菜茅”,與諸多消費行業龍頭企業一樣,被視為中國消費行業的核心資產。
周斌全的卸任,似乎成為涪陵乃至榨菜行業告別黃金時代的象徵,繼任者似乎很難重現“榨菜茅”昔日的高速增長了。
【業績失速】
2023年12月,涪陵榨菜完成了20多年來的首次換帥:60歲的“榨菜大王”周斌全卸任所有職務,80后商業新兵高翔,空降成為公司新任掌舵人。
上任一年來,涪陵新帥交出的第一份成績單,並不算特別亮眼。
最近公佈的年報顯示,公司2024年營收23.87億,同比下降2.56%,淨利潤7.99億,同比下降3.29%,繼2023年後繼續業績雙降。
2024年前三季度,涪陵曾出現短暫的業績回暖跡象,得益於主要原材料青菜頭及榨菜半成品價格同比分別下降約32%和26%,公司第三季度凈利潤漲幅超過17%,一度讓人看到復甦的跡象。
但是到了2024年第四季度,涪陵業績重回下降趨勢,其中營收同比下降14.7%,淨利潤同比下降23%,80後新掌門要力挽狂瀾,並不容易。
業績下降的背後,涪陵榨菜的經銷商數量也出現較大幅度下降:截至2024年終,公司經銷商數量合計2632個,同比減少607個,其中華南區域從464家下降到193家,經銷商數量已經腰斬。
除了銷售低迷之外,涪陵在產業鏈中的地位似乎也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2024年,涪陵的合同負債5301萬,比2022年下降了近70%,應收賬款819萬,比2022年上升近50%。
一般情況下,具有強大品牌優勢的消費公司,往往不愁銷路,所以基本沒有對下游轉銷商賒銷形成的應收賬款,反而會實行先款後貨的交易方式,從而產生大量合同負債。
對於優秀的消費公司來講,極少的應收和大量的合同負債,是行業地位的重要象徵,合同負債甚至是很多公司隱藏和調節利潤的重要手段。作為消費大白馬,涪陵榨菜應收和合同負債科目的大幅異動,是投資者必須警惕的重要變化。
【策略失靈】
作為涪陵主力產品的榨菜,其實早在2021年就已步入下滑軌道:2021年至2023年,涪陵的榨菜銷量從13.48萬噸下滑至11.33萬噸,榨菜的營業收入從22.26億元下滑至20.76億元。目前,涪陵榨菜的市佔率在30%左右,相比2019年已經下降了約5個百分點。
為了擺脫對榨菜的依賴,涪陵早在10多年前便開始探索公司業務的多元化,相繼佈局蘿蔔、海帶、泡菜等產品,希望依託涪陵在榨菜領域積累的品牌效應,再造一個大單品。
但是,這些品類本身市場規模較小,而且屬於極其分散的競爭格局,達到一定的規模后,同樣面臨增長瓶頸。
2024年,涪陵的泡菜營收2.3億,比2022年下降近5%,蘿蔔營收4607萬,比2022年大降近50%,榨菜營收最近兩年雖然也在下降,但是營收佔比反而還有所上升。
經營壓力之下,過去曾頻繁漲價保持高端形象的涪陵榨菜最近幾年開始進入低價區,由此而來的是盈利能力的下降:2024年,公司銷售毛利率50.99%,比2022年下降了2個多百分點。
儘管如此,情況還是沒有改善多少。
▲涪陵榨菜歷年提價情況,來源:德邦證券
銷售情況不好,涪陵卻仍有擴張產能的衝動。
早在2020年,涪陵榨菜就曾計劃通過定增募資的方式,投資33億元建設烏江涪陵榨菜綠色智能化生產基地(一期)專案。該專案已於2023年初啟動土建建設,預計6年後專案達產,屆時涪陵榨菜將新增20萬噸榨菜產能。
事實上,涪陵並不缺乏產能,甚至已存在產能過剩的隱憂。
截至2024年底,涪陵榨菜已擁有涪陵、眉山、東北三大基地,榨菜、蘿蔔的設計產能合計為每年近18萬噸,但是整體產能利用率不到80%,東北生產基地的產能利用率更是不到40%。
涪陵逆勢擴產的底氣,或許是來自行業內盛傳的國內外醬腌菜消費數據的差異:2023年日美兩國的醬醃菜人均消費量分別為3000克和5500克,人均消費額分別為7.5美元和40.2美元,而中國人均消費醬醃菜只有200克,人均消費額只有0.5美元。
這種簡單類比其實並不理性。醬腌菜消費的巨大差距,只是意味著中國與日美等國飲食文化的巨大差異,並不能據此說明未來國內醬腌菜消費的巨大增長空間。
【終極困境】
2019年8月,財經名嘴黃世聰說大陸很多底層民眾吃不起榨菜遭到群嘲。
其實他的謬誤在於:不是底層民眾吃不起榨菜,而是人口結構和消費場景已發生了巨大變化,榨菜有點賣不動了。
當年涪陵的業績表現,確實也有些拉跨:2019年,公司營收僅增長3.93%,淨利潤下降了8.55%,多年的高增長已出現疲態。
國內研究圈有個理論叫“榨菜指數”,主要是根據涪陵榨菜在各地的銷售情況,來判斷國內人口流動特別是農民工流動的趨勢。國家發改委在制定城鎮化發展規劃時,甚至會參考“榨菜指數”的數據,判斷出某個城市屬於人口流入還是人口流出,進而做出不同的政策規劃。
根據該理論的分析邏輯,流動人口尤其是中低層收入流動人口,才是榨菜消費的主力軍。過往很多年,高速城鎮化帶來的巨大流動人口,才是榨菜行業和涪陵高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最近幾年,隨著城鎮化放緩,流動人口增速下降,以及消費習慣的不斷變化,中國榨菜行業的增速已幾乎停滯:據歐睿數據,榨菜市場總消費量從2007年的68.9萬噸提升至2021年的82萬噸,年複合增速僅1.25%。
作為榨菜的黃金搭檔,方便麵從暢銷走向落寞,也是涪陵未來必須正視的生態變局:2023年,以統一為代表的方便麵巨頭,一年時間少賣了20億。
商業世界的邏輯里,從來沒有企業的時代,只有時代的企業。時代紅利造就的輝煌,也終將在時代變遷中逐漸落幕。
放棄高增長執念,堅持剩者為王,或許是涪陵當下最現實的策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