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600億的「網紅生意」,賣不動了?
更新于:2025-04-08 15:48:11

春天,一個很容易讓人發奮的季節。

作為剛畢業的職場新人,同事小K最近正在考慮把自己重養一遍。花3k在通州租到大一居后,小K就開始規劃自己都市麗人的一天:

早起用咖啡機做一杯美式,慢悠悠地吃著早餐機做出來的三明治;

傍晚回家后再泡上一壺紅棗枸杞茶,或者來杯現榨果汁;然後用自己的空氣炸鍋搞定晚餐,順便研究一下自製低糖甜品的事情;

最後在房東留下的大浴缸裡泡個熱乎乎的美容澡,並用美容儀完成護膚......

小K說,這是她能想到的普通人里最好的生活。小K覺得要實現這些,只需要把咖啡機、早餐機、養生壺、榨汁機、空氣炸鍋和美容儀備齊就行了。

當她描述自己的理想生活時,辦公室里的資深打工人們互相交換過幾次眼神後,紛紛勸小K謹慎購入。我們這才發現:

辦公室每個人家裡,都有閑置的小家電。

01

小家電,正被中產集體「閑置」?

小家電的評價里,最常見的就是雞肋。

而且弔詭的是,一旦入手,小家電的優點就都成了它的缺點。

小巧好看的早餐機,常常因為功率較小,預熱時間太長,被網友吐槽。

也因為太過mini,容量有限,只能製作超薄款三明治。

而且受尺寸影響,早餐機對麵包片的大小要求十分嚴格。哪怕有一毫米的誤差,都會發生早餐機嘔吐的慘狀。

早餐機的實際使用感受,遠不如直接合上電餅鐺來得方便實在。

 

購買之前,早餐機打動消費者的賣點是精緻,但它的負面評價里卻寫滿了狼狽。

號稱懶癌福音的炒菜機,也是如此。

只要看過炒菜機的廣告,就很難不對它心動。一鍵出餐的便捷對任何不喜歡做飯又不想點外賣的人來說都是巨大誘惑。

但買了炒菜機的人,總會后知後覺地發現:

原來做飯最累的部分是備菜、洗菜和擇菜這一套炒菜前的流程。

炒菜機能做的,是最輕鬆的那一步。

小家電明星產品優酪乳機,就更顯多餘了。

自製優酪乳不加糖難以下嚥,加了糖又違背了健康初衷,口感也不見得比超市裡的更好。

關鍵是,自製優酪乳對多數人來說並不是剛需,而是一種好奇的嘗試。

而優酪乳機的發酵原理說穿了也不複雜——利用乳酸菌在溫暖環境下分解乳糖、產酸。

如果只是心血來潮的DIY,電鍋、熱水壺同樣可以代替優酪乳機完成發酵,根本用不著單獨買台機器。

搜索網紅小家電,最先出現在社交媒體網頁的很可能不是種草帖。比如:

破壁機的聲音大得像裝修,早上打個豆漿都怕鄰居報警;

忍著噪音打完之後,等到清洗時看見一堆殘留在刀頭縫隙的豆渣,徹底清潔的時間比破壁機工作的時間還長;

果蔬清洗機看似方便,其實並不能取代手洗。

簡單的水果不管手機還是機洗都很好洗,但像提子葡萄這種複雜難洗的水果,就算用了清洗機,也還是免不了自己動手反覆揉搓。

蒸汽式的手持掛燙機看著小巧便攜,但其實對衣服的厚度要求很高,很難熨平冬天的衣服......

買小家電之前,人們幻想科技改善生活;

買完之後,卻不得不承認是科技折騰生活。

不想給小家電做保姆的人們,紛紛把它們掛上了二手平臺。

原價大幾百塊的烤箱,兩位數就能拿下;

定價三位數的豆漿機,閑置後只要兩杯奶茶錢。

某二手平臺曾發佈年度十大“無用”產品,空氣炸鍋、捲髮棒、早餐機、破壁機這些熟悉的小家電紛紛榜上有名。甚至有網友發帖提醒小家電消費者:

到貨后盒子別扔,出閑置的時候會好出一點。

奧維雲網(AVC)全管道數據顯示,2024年廚房小家電整體零售額609億元,同比下降0.8%。

去年3·15,中國消費者協會的數據顯示,小家電已成為投訴重災區。

前段時間,小家電頭部品牌小熊電器發佈公告,主要內容包括股東清倉式減持和創始高管辭職引發關注。

據悉,小熊目前的股價相較於巔峰時期,跌去了73%。

與此同時,2024年九陽股份的收入也同比下降7.94%,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68.55%。

美的集團財務總監鍾錚曾公開表示,2022年美的小家電關停並轉了900多個SKU,這些業務總體約虧損2000多萬元。美的董事長更是直言:集團在小家電佈局上犯了錯誤。

小家電的市場,似乎正在集體遇冷。

02

小家電的「黃金時代」,遠去了?

遙想5年前,小家電還是精緻的代名詞。

從廚房到臥室,從清潔到護理,中產家庭的每個空間都有小家電的身影。

空氣炸鍋炸一切,養生壺煮茶煲湯,咖啡機滿足清晨的提神,美容儀省了去美容院的錢……

就像學生總覺得成為學霸的前提是先有一台 iPad,都市白領也常常相信,只要買上幾台小家電,就能立刻變得自律、健康和精緻。

每種小家電背後,都能撐起相應的中產生活方式。

買個麵包機,它能自動完成揉麵發酵烘烤一整套工序,哪怕是烘焙小白,也能輕鬆做出一條足以發朋友圈的“手工製作”麵包。

早餐機同時把煎蛋、烤麵包、熱牛奶三件事打包搞定,趁著洗漱的工夫,一頓看起來像酒店自助的早餐就新鮮出爐。

護理類更不必多說,從洗臉、吹頭到按摩,全都自動化,半小時就能完成一套“輕奢護理”。

小家電的賣點,完美切中了當代人的兩大痛點:懶和忙。

還順便提供了相當具體精緻的場景。

為了讓精緻更加徹底,商家們開始拚命挖掘各種新需求。

不想外衣和內衣混著洗?那就單獨配一台內衣洗衣機;

覺得每天擠牙膏太麻煩?沒關係,可充電的擠牙膏機已經安排上了。

護膚品的保存可能會受天氣影響,那就買台護膚品冰箱。

這冰箱不僅能冷藏也能加熱——護膚品放進冷藏室,面膜塞進加熱區。

至於為什麼非得冷藏和加熱?別問,問就是給美麗保鮮。

需求被越分越細,小家電這條賽道也就越捲越猛。

光是果汁這一賽道,就有原汁機、榨汁機、破壁機供你選擇,甚至還有便攜榨汁杯。

如果你問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不同?答案是轉速不一樣。

原汁機轉得最慢,像擰毛巾一樣一點點榨出果汁;榨汁機快一些,能把果汁和果渣分開;破壁機轉得最快,直接把果皮果肉一同打碎。而便攜榨汁杯勝在可攜帶,隨時隨地現榨現喝。

功能卷到極致,小家電在外觀上也花了不少心思。

馬卡龍色、復古造型、動物造型輪番登場,當年小家電一哥小熊電器能瘋狂出圈,顏值也是功不可沒,其品牌定位便是“萌電器”。

對於生活的想像,就這樣藏在小家電的一個個按鈕和開關里。

小巧、不貴、顏值高,這些特質對年輕人有著天然吸引力。再加上操作簡單、使用便捷,精準戳中了大家“用小錢過美好生活”的幻想。

精緻的標籤下,整個小家電市場都在加速狂飆。

2020年那一年,傳統家電銷量同比下滑近4%,小家電卻逆勢增長了9.6%。

03

中產的家電消費邏輯,變了

小家電能爆火,自有它的邏輯:

每個細分場景都有對應的小家電,每一個功能都指向更好的生活。

可問題是,當人們擁有了小家電,卻不免發現生活的殘酷不在於你擁有什麼產品。

早餐機能做出漂亮早餐,但當代人早上根本起不來。

麵包機和優酪乳機能讓人體驗動手的快樂,但新鮮感過去後,它的使用率就開始無限接近於0。

打動人們的不是小家電這個產品,而是小家電能解決的困境。

擁有小家電就像擁有婚姻,解決一部分問題的同時,也在創造出新的問題。

有時,新問題對人的困擾甚至要大於被解決的那些。

於是,尷尬的小家電開始被人懷疑是一種被精心包裝出來的幻覺。就像鮑曼在《消費主義如何操控我們的慾望》中提到的那樣:

在消費社會,消費之後產生的不是滿足,而是更多的消費慾望。

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小家電打動他們的與其說是“有用”,不如說是“好像有用”。

感受到小家電的背刺之後,人們開始拋棄小家電。

現在流行的家電敘事早就不是精緻和垂直,而是全能。

如今的家電爆品,全部身兼數職。

一台蒸烤炸一體機幾乎可以接管所有日常料理:蒸魚、烤雞翅、炸薯條都不在話下;

電鍋也從單一的煮飯功能進化為多能小鍋,煲湯、燉肉、煮粥一個功能表就能切換;

清潔類產品更強調一步到位:洗地機融合吸塵、拖地、殺菌,掃一遍就能搞定全屋清潔,洗烘一體機和除濕凈化一體機更是一台頂兩台;

在個護領域,多功能也成了標配:吹風機的使命也從吹乾變成造型、梳子、捲髮棒,一個機身配備多個風嘴兒,從快幹到造型一應俱全。

相較之下,那些只專注做一件事的小家電越來越邊緣化。

時代在變,人們的消費觀也在革新。

比起盲目跟風,人們更願意關注一件產品的使用頻率,更理性審視每一次消費。

最後真正留下來的,往往是那些看起來最普通,卻用起來最順手的東西。

當回歸實用主義,人們才驀然發現:

去掉精緻的外殼,真實和質樸才是生活本來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