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愛因斯坦的理論是建立在他搭建的假想框架上的,我們都陷入了這種假設陷阱中,其實,時間並不存在,時間只是某個物體以某參照系為出發點相對位置變化的進程,而當前我們用的時間的參照系就是以光速移動做為參照系,當人以光速移動時(實際不可能),時間是停的,再回到時間不存在,速度也不存在(離開時間,速度無法得到),這就是為什麼愛因斯坦要假定光速不可超越,超越可能就進入另一個維度了。
第二,根據宇宙大爆炸學說,宇宙是先以極高超光速膨脹,之後才慢慢減速降溫產生光,進一步降速才產生低速物質,預期總體物質宇宙會進一步冷卻減速,所以總體上超光速態是因,低光速態是果。但是由於宇宙膨脹的原因,宇宙邊緣的膨脹係數遠大於宇宙內部,甚至於超光速膨脹,此時把宇宙內視為高物質密度,宇宙外視為零物質密度,巨大的密度差和宇宙爆炸的能量克服了引力,導致宇宙就像一個爆炸了的氣球,以超光速向外推進。低速物質粒子不能超光速可能不是加速的問題而粒子的更微觀結構上已經從超光速的不穩定態跌落到光子的穩定態和物質粒子的穩定態,要想加速物質粒子到光速需要改變物質粒子微觀結構全部為光子態,而一個粒子中可以含有億萬光子,所需要的能量和相應技術趨近無限大,根據質能公式計算出的品質也是趨近無限大,光子轉化為物質粒子的過程甚至有可能是不可逆的。
第三,其實黑洞的引力場內的引力加速度就是超光速的,它是可以傳遞資訊的但無法反饋。 還有是量子糾纏,它是可以傳遞隨機資訊的。還有一個中微子,比較傾向於有相對論的擁躉給它規定了不快於光。 答一個評論區的提問,粒子加速器觀測不到相對論的質增效應,中國有人寫過這種報告,我相信這種可重複的實驗放之四海皆一樣,只是著名點的粒子加速實驗室蔽閉基於此類事實實驗報告。
第四,幾年前經常看到超光速時光就會倒流理論的文章,我覺得是科學家們最迂的理論(我們老家形容上學的人,認死理鬧出笑話的人,就會說他讀書讀迂了)。假設你老婆在地球上的老家剛才生了個孩子,同一時刻,你從10光年外的星球以光速趕回來看你的孩子,需要十年到家,等你到家時孩子已經成長到十歲了。而如果你以十倍的光速到家,就能在孩子成長到一歲時見到孩子。假如你回地球的速度是光的x倍(這個x的值就不去推算了),你回到地球需要一秒鐘,這時候你就能見到成長了一秒鐘後你的孩子。如這個速度x乘以十,你就能見到成長了0.1秒後你的孩子。如果這個x乘以百、千、萬,哪怕是億和兆,只不過所用的時間變成了0.01,0.001,0.0001秒等等,不管如何快,你所花的時間只是趨於零,但永遠不會等於零,更不會成為負數,讓時間倒流見到你還未出生的孩子。太陽到地球光要八分鐘到達,難道在你飛向太陽的這點宇宙距離,只要你超過了光速,時空大門就會打開,你就會進入另一個時空回到過去?就算你1000倍的光速飛一年,也只是追趕上了1000年從地球發出的光,看到1000年時發生的事情,但那只是虛影。儘管你這一年超光速行駛,你的時間會像科學家證明的那樣會變慢,但你的歲數也只是在這一年當中,減慢了1/x,也就是說不管你如何超過光速的倍數,增大x值,只不過別人的壽命是增加了一歲,你的是增加了半年,一個月或是一天,但永遠不會變成零和負數,變得越來越年輕。但不管你自己的時間如何變化,你還是處在這個向前演變發展了一年的宇宙時空當中。
第五,或者換個角度,光本身沒有速度,只是一種能量,我們看到的光束是光能量在介質中傳遞的路徑效果。而這種能量在不同介質中具有不同的傳播效率或效果,在空氣或真空中要好於水,也許密度越小的介質光能量的傳播越效果越好,一方面取決於光源的能量大小,一方面取決於光能量傳播的介質,這樣想就類似於冷熱在不同介質的傳遞是一樣的,只是光這種能量傳播的更遠但不具有穿透性,但冷熱傳遞不遠卻具有一定的穿透性。既然不同介質光能量的傳遞速度不同,究竟是不同介質的密度還是因為不同介質中有某種特殊的介質,如果真有這種介質,那這種介質就應該叫做“光的使者”,他把光帶到了更遠處,這樣回到題目,其實光就沒有速度,只是“光的使者”在起作用,且隨著傳遞距離越來越遠,光也越來越淡,如果這個時候把一群“光的使者”聚集在一起會不會起到光源中繼器並二次放大光的效果呢?光源發出光束且越遠越發散和黯淡直到消失,證明“光的傳播使者”是被動的且不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光束的這種變化可能以自然的方式告訴我們能量的大小決定傳播的範圍,要想傳播範圍更大就需要找到更多具有主觀能動性、能主動放大光能量的“傳播使者”,否則憑藉一個光源傳播的範圍很有限,除非光源能量強大如太陽,能給每個人都帶來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