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皇家學會旗下期刊《Interface》2月19日發表一項研究,發現我們的主動脈不僅僅是個被動血管,而是一個真正的"第二心臟"!南加州大學和加州理工學院科學家團隊通過159名受試者的研究證實,主動脈不只是傳輸血液的管道,它能像心臟一樣主動泵血,為心臟提供關鍵輔助,特別是在心力衰竭等情況下可能扮演生死攸關的角色。這一發現徹底改變了我們對循環系統的認識,為心血管疾病治療開闢全新思路!
沒錯,主動脈確實是血管,但研究發現它不只傳輸血液,還能主動泵血!當心臟收縮時,主動脈被拉伸儲存能量;當心臟舒張時,主動脈反彈釋放能量,產生"波浪泵送效應",協助血液迴圈。
你可以想像主動脈是一根彈性橡皮筋。心臟跳動時,主動脈被拉長(儲能);心臟休息時,主動脈彈回原位(釋能),這個伸縮運動產生波動,推動血液流動,形成額外的泵力。
重大價值!首先它改變了我們對循環系統的基本認識。其次對心力衰竭患者,這可能是救命發現——當心臟泵血能力下降時,主動脈的輔助泵血作用可能成為關鍵支援。這為開發新型心臟疾病治療方法提供全新思路。
研究團隊用了兩種方法:一是給159人做核磁共振,直接觀察主動脈運動;二是在實驗室構建人工主動脈模型,排除心臟因素,單獨測試主動脈的泵血能力。結果發現,健康人的主動脈伸縮更強,而心力衰竭患者的主動脈伸縮明顯減弱。
最大不同是泵血機制!心臟靠肌肉收縮泵血,像活塞;主動脈靠彈性伸縮泵血,像彈簧。更神奇的是,主動脈泵血方向可雙向變化,取決於心率和主動脈硬度,形成一種複雜的"波浪動力學"。
因為它太狡猾了!主動脈泵血效應被心臟強大的泵血作用掩蓋,並且需要特殊條件才明顯——比如心臟功能減弱時。加上之前的研究主要關注主動脈的被動功能,忽略了它的主動泵血能力。
新的希望!特別是心力衰竭患者。研究顯示,當心臟變弱時,主動脈可能自動"加班"來補償。未來的治療可能專門增強主動脈的泵血能力,減輕心臟負擔,這是全新的治療方向。
絕對會!研究發現,健康人的主動脈伸縮更強,泵血更有力。隨著年齡增長或疾病發展,主動脈變硬,伸縮減弱,泵血能力下降。這可能是年老和心臟病患者循環問題加重的又一原因。
可能性無限!一是新藥物開發——增強主動脈彈性的藥物可輔助心臟功能;
二是新治療技術——針對主動脈泵血功能的強化訓練;
三是診斷創新——通過評估主動脈泵血功能,早期預測心血管風險。
保持血管彈性就是保護你的"第二心臟"!堅持運動、均衡飲食、戒煙限酒、減輕壓力,都有助於維持主動脈彈性,讓你的"雙心臟"系統高效運轉,延緩衰老,預防心血管疾病。
主動脈作為人體"第二心臟"的發現,是循環系統研究的重大突破。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醫生會同時關注病人的"兩顆心臟"——傳統心臟和這個新發現的"主動脈心臟",開發全新的綜合治療策略,為心血管健康帶來革命性進步。
書目:
1. Aghilinejad A, Bilgi C, Geng H, Pahlevan NM. (2025). Aortic stretch and recoil create wave-pumping effect: the second heart in the systemic circulation.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Interface, 22: 20240887.
2. The Daily Galaxy. (2025). "Scientists Discover a 'Second Heart' That Powers Our Blood Circu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