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西本就深陷下賽季衝擊歐戰資格的艱難困境,如今姐妹俱樂部斯特拉斯堡競技狀態的強勢回升,更是讓這一局面雪上加霜。
2022 年,托德・伯利 - 克利爾萊克資本財團在收購切爾西時,成立了 BlueCo 公司。2023 年,BlueCo 豪擲 7630 萬歐元,一舉拿下斯特拉斯堡 99.97% 的股份,使其成為 BlueCo 多俱樂部運營模式下納入的首支,也是目前唯一一支球隊。
長期以來,斯特拉斯堡一直渴望獲得外部投資,期望藉此提升在法甲的排名,更為穩定地獲取歐戰資格。此前,他們僅僅 10 次登上歐洲賽場。最近一次是在 2019 年,球隊在歐聯杯資格附加賽中遺憾敗北,無緣小組賽。再往前回溯,是在 2005-06 賽季,當時他們在歐聯杯(彼時稱歐洲聯盟杯)一路過關斬將,闖入了 16 強。
BlueCo 的投資,要見到顯著成效還需時日。上賽季,斯特拉斯堡在法甲聯賽中僅位列第 13 名,僅僅比降級區高出 3 個名次。但如今,他們已然成為法國足壇的熱議焦點。
依據轉會市場網站的數據,斯特拉斯堡堪稱法甲平均年齡最小的球隊,球員平均年齡剛過 21 歲。球隊的打法極具觀賞性,在過去 14 場聯賽中僅僅輸掉 1 場,在 42 分中斬獲 33 分。
在球隊主帥、前赫爾城隊教練利亞姆・羅西尼爾的率領下,斯特拉斯堡成功攀升至聯賽第 6 位。當地時間本周末賽程開啟前(昨晚尼斯與南特率先打響本輪比賽),他們與排名第 2 的摩納哥僅僅相差 4 分。
法甲前 3 名球隊可直接晉級全新 36 隊賽制的歐冠聯賽階段;第 4 名需要參加歐冠第三輪預選賽,歷經兩輪主客場對決,才有機會登上歐冠的大舞臺。聯賽第 5 名能夠獲得歐聯杯正賽資格,第 6 名則參加歐協聯資格賽最後一輪。
然而,倘若幾乎鎖定冠軍的巴黎聖日爾曼,下個月在法國杯決賽中戰勝蘭斯(目前法甲第 15 名),那麼聯賽第 6 名同樣能夠獲得歐聯杯資格(法國杯冠軍可獲得歐聯杯參賽席位,而巴黎聖日爾曼因鎖定聯賽冠軍已獲得歐冠資格,無需此席位)。如此一來,第 7 名也很有希望讓斯特拉斯堡進軍歐協聯(目前斯特拉斯堡領先第 8 名的布列斯特 6 分)。
這恰恰是切爾西憂心忡忡的緣由。
歐足聯明確規定,“任何個人或法人實體,不得對同一歐戰賽事中的多支參賽俱樂部,擁有‘控制權或決定性影響力’”。
這就意味著,倘若 BlueCo 維持現狀,而切爾西和斯特拉斯堡同時獲得歐冠資格,兩隊之中僅有一支能夠參賽,另一隊則不得不降入歐聯杯。
若兩隊同時獲得歐聯杯資格,那麼其中一隊就得降入歐協聯。
要是兩隊都獲得歐協聯資格,那麼必定有一隊將徹底與歐戰絕緣。
那麼,歐足聯究竟如何決定哪支俱樂部能夠參加 “更高級別” 的賽事呢?答案是依據各自國內聯賽的最終排名。舉例來說,若斯特拉斯堡排第 3,切爾西排第 4,那麼斯特拉斯堡晉級歐冠,切爾西參加歐聯杯。
若兩隊聯賽排名相同,比如都排第 4,那麼所屬國家歐足聯繫數更高的俱樂部將優先入選。在這種情形下,鑒於英格蘭和法國的歐足聯繫數差距較大,切爾西將佔據優勢。
如果切爾西在 5 月的歐協聯決賽中奪冠,進而獲得下賽季歐聯杯資格,而斯特拉斯堡也獲取了法甲的歐聯杯席位,那麼參賽資格依舊會依據國內聯賽的最佳排名來確定。
這一切極有可能對切爾西在英超歐戰資格爭奪中的直接競爭對手產生影響。因為歐足聯規定,“未能獲得參賽資格的俱樂部,將由同一足協國內頂級聯賽中排名次優的俱樂部替代,前提是新俱樂部滿足參賽標準”。
幸運的是,BlueCo 有辦法確保旗下兩支俱樂部的歐戰資格。
此前,歐足聯俱樂部財務控制機構(CFCB)已然開了先例。本賽季,儘管曼城和赫羅納(同屬城市足球集團)、曼聯和尼斯(至少部分股份由英力士持有)擁有共同擁有者,但 CFCB 依然允許它們分別參加歐冠和歐聯杯。
為此,城市足球集團和英力士達成一致,在 2024-25 賽季將赫羅納和尼斯的擁有權,委託給第三方信託機構管理,以確保符合歐足聯關於多俱樂部擁有權的規定,即任何個人或實體,不得對同一歐戰賽事中的兩支俱樂部,擁有 “決定性影響力”。股份將於 7 月 1 日轉回各自集團。
如有必要,BlueCo 可在 2025-26 賽季,對斯特拉斯堡採取同樣的舉措。知情人士為維護合作關係,要求匿名透露,相關應急計劃已籌備許久,各項事宜基本準備妥當。一位資深消息人士稱,BlueCo 已就此事向歐足聯尋求指導。歐足聯雖未證實 BlueCo 的這一行為,但表示此類溝通屬於正常操作。
從正式流程來講,只有在確定切爾西和斯特拉斯堡獲得同一歐戰賽事參賽資格后,CFCB 才會介入。屆時,CFCB 將正式啟動程式,與俱樂部擁有者進行溝通,並給出解決方案。
若斯特拉斯堡的所有權被託管,CFCB 對城市足球集團和英力士制定的規定,同樣適用,其中包括 “投資者” 不得在俱樂部董事會任職,不得 “干預與體育相關的決策”,並且兩傢俱樂部不得相互轉會球員。
這顯然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
比如,斯特拉斯堡設立的 BlueCo 阿爾薩斯董事會中,切爾西聯席體育總監保羅・溫斯坦利和勞倫斯・斯圖爾特赫然在列,此外還有與切爾西關聯的詹姆斯・佩德和傑弗里・威爾伯。
他們都將無法繼續留在 BlueCo 阿爾薩斯董事會。不過,消息人士稱,儘管斯特拉斯堡主席馬克・凱勒也在該董事會,但實際負責俱樂部運營的並非這個董事會。
自 2012 年起擔任斯特拉斯堡主席的凱勒,他的兒子梅赫迪是俱樂部引援團隊的核心人物。斯特拉斯堡的管理層還包括,去年從摩納哥挖來的技術總監帕斯卡爾・德・梅斯查爾克。切爾西全球引援總監山姆・朱厄爾自去年夏天上任以來,深度參與了斯特拉斯堡的引援工作,但到那時將無法繼續這方面的工作。
在球員租借方面,切爾西一直把斯特拉斯堡當作培養年輕球員的基地。自 BlueCo 收購斯特拉斯堡以來,安熱洛・加布里埃爾(2024 年轉會至沙烏地阿拉伯的利雅德勝利)、安德列・桑托斯、迦勒・威利和喬爾傑・彼得羅維奇,都曾被租借至斯特拉斯堡歷練。
今年 1 月,切爾西以約 1250 萬英鎊的轉會費,從法國聖埃蒂安簽下馬蒂斯・阿穆古,計劃下賽季將他租借至斯特拉斯堡。切爾西的其他球員,諸如門將邁克・彭德斯和攻擊型中場肯德里・派斯,也在考慮租借的範圍之內。但如果 BlueCo 將斯特拉斯堡擁有權託管,這些租借計劃都將化為泡影。
不過,涉及兩傢俱樂部的另一筆交易不受影響。今年 1 月,切爾西已與斯特拉斯堡就後衛馬馬杜・薩爾的轉會達成協定,轉會費 1400 萬歐元,薩爾將於今年夏天加盟切爾西。由於這是一份早已確定的轉會協定,交易仍可順利推進。
切爾西無法向斯特拉斯堡租借球員,對兩傢俱樂部而言,都失去了一條至關重要的合作途徑。不過,隨著斯特拉斯堡有望進軍歐戰,其他頂級俱樂部或許也樂意將球員租借到這裡,球員本人也會更願意前往。
儘管斯特拉斯堡的球員轉會預算並不充裕,但即便暫時無法獲得 BlueCo 的投資,他們仍有自有資金開展球員交易,並且能夠通過出售球員,將轉會收入重新投入到球隊建設之中。
斯特拉斯堡一線隊球員的合同情況也較為穩定。在常規首發球員里,只有後衛伊斯梅爾・杜庫雷的合同僅剩一年,需要在今年夏天儘快解決續約問題。
還有一個好消息,斯特拉斯堡主場梅瑙球場的新主看臺,下賽季將投入使用,球場容量將從 2.6 萬座擴充到 3.2 萬座。這不但能增加比賽日收入,還將帶來更多商業和營銷機遇。
顯而易見,斯特拉斯堡的迅速崛起,對 BlueCo 而言是個利好消息。但切爾西和斯特拉斯堡的命運,已然開始相互交織、彼此影響,這表明多俱樂部運營模式,遠比最初預想的要複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