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株洲日報
炎陵桃源洞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金線蘭 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
金 水
科屬與身份
掀開炎陵山林厚重的腐葉被,會遇見一種模樣小小,但令星辰失色的美麗植物——金線蘭。它的葉片像是金絲刺繡的綢缎:葉面泛著優美的光澤,纖細的金色紋路在葉肉下交織成網,像是太陽透過林隙灑落的投影。
金線蘭(學名:Anoectochilus roxburghii),屬蘭科金線蘭屬,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因其暗紫色葉片上有金色網狀脈紋,如刺繡般精美,民間又稱“金線蓮”,另被稱呼為“藥王草”。
形態特徵
金線蘭植株高8-18釐米,根狀莖匍匐生長,肉質根表面密被絨毛,節上生根,莖直立,圓柱形;葉片卵圓形或卵形。最顯著的特徵是葉片表面布滿金色或黃白色的網狀脈紋,葉片呈卵形或橢圓形,長約2—6釐米,寬1.5—3釐米,葉面似天鵝絨質感,葉背常帶紫紅色。
花期8—11月,花序直立,開白色或淡黃色小花,唇瓣呈Y形,基部有距,形似展翅小鳥。待到秋天,金線蘭從葉心擎出一莖花穗。米粒大小的花苞次第綻開時,恍若一群斂翅的白蝶。花朵形如欲飛的雲雀,底部拖著條玲瓏的“尾翎”——實則是一枚貯滿花蜜的細長花距。當清晨的露珠點綴在花瓣的邊緣,整朵花便像是珠寶雕就的香爐,模樣相當的大氣精緻。
生長環境
金線蘭在株洲炎陵縣主要分佈於空氣濕度常年≥80的山區森林,多為海拔600-1200米的陰濕地帶。因為金線蘭喜歡濕潤、涼爽的環境,比如常綠闊葉林、竹林或溪谷旁的蔭蔽處。對土壤的要求比較高,主要生長於腐殖質層厚10釐米以上的酸性肥沃黃壤,常與苔蘚、蕨類共生。金線蘭畢生與山林同呼吸,以種子繁殖,它的種子細微如塵,需借特定真菌為媒方能萌發;它的根系與地衣纏綿,共織地下絲網;老葉凋零時,金線紋路會先於葉肉消逝,如同褪色的繡品。
生存現狀
炎陵縣的野生金線蘭主要集中分佈於神農谷、梨樹洲等自然保護地。這林間隱士最懂隱居自保,總生長在古樹盤根錯節的林中,或藏身溪畔青岩的皺褶里。苔蘚為它提供了濕潤柔和的地皮,蕨類替它垂下庇護的綠傘。偶有山溪漫過其根,清泉便順著金線紋路遊走,在葉片上演繹一場微型的銀河倒瀉。這般幽居,倒也應了《楚辭》中“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的意境。
因其藥用價值(民間用於清熱涼血),多被盜採。若在炎陵縣山林中發現疑似金線蘭,請不要觸碰,不要採摘,避免損傷植株及共生苔蘚層。
溫馨提示:
珍稀植物很寶貴,禁止採摘、傷害、出售、收購國家保護野生植物。如有發現採摘、傷害、出售、收購保護金線蘭花等珍稀野生植物,或侵佔、破壞其生長環境的行為,請向當地林業主管部門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