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樑作為連接兩岸的重要通道,其建設過程充滿了技術與挑戰,尤其是水下部分的施工更是複雜而精細。
圖片來源@城南雨咚
橋樑水下部分的修建,首先面臨的是如何在水中穩固地打下樁基礎。這通常需要在水中建造臨時施工平臺或使用打樁船。接下來,埋設護筒是關鍵步驟,護筒不僅起到導向作用,還能隔離水並控制樁基礎的標高。鑽孔作業緊隨其後,根據土質情況選擇合適的鑽孔機械,如旋挖鑽機或衝擊鑽機。鑽孔過程中,孔內充滿特製泥漿,以維持孔內壓力,防止坍孔,並潤滑和冷卻鑽具。
圖片來源@果果GISNICE
完成鑽孔后,清理孔內廢渣,抽出泥漿,灌入清水,然後下放預製好的鋼筋籠,準備澆築混凝土。由於水下環境特殊,澆築混凝土採用水下澆築法,即導管法。通過中空的鋼管灌注混凝土,利用隔水球防止水進入,隨著混凝土不斷灌入,孔中的水被擠壓上浮,直至達到設計要求的標高。
圖片來源@竹墨
樁基礎完成後,接著進行承台的施工。承台施工同樣需要隔離水,這時會用到圍堰。圍堰是一種臨時性圍護結構,能防止水和土進入施工區域,以便在圍堰內排水、開挖基坑和修築建築物。圍堰的高度、外形設計和基底寬度都需要根據施工條件和要求精心計算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