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湖溪泉,水系相連,水流相通,是水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泉水是地下水水位的晴雨錶。泉水復湧,是地下水水位回升的直接表現。
北京地下水位創十年新高
多處復湧泉眼不斷流
曾經地下水的過度開採,讓北京許多泉眼長期乾涸。近年來通過地下水綜合治理,部分泉眼再度冒出了泉水。冬去春來,這些經歷了冬季枯水期的泉眼再次湧動起來。
在北京市門頭溝區的妙峰山鎮陳家莊村,村口的陳家莊泉正汩汩往外冒出清澈的泉水。
北京市門頭溝區妙峰山鎮陳家莊村村民 陳志喜:泉水咕咚咕咚地往外冒,我從小這股泉水就有,後來就是80年代左右永定河水斷流,我們這個泉水就斷流了。
陳家莊泉與永定河相距只有百米之遠,過去永定河斷流,這個泉眼也曾經乾枯40年。隨著“南水”進京以及首次對永定河進行生態補水,陳家莊泉突然復湧。而最近這個冬天,它也並沒有因為枯水期而斷流。
北京市水文總站地下水監測評價科副主任 李民詩:從監測數據來看,陳家莊泉復湧以後,它的流量相對來說是非常穩定的,目前一直穩定在每秒30升左右。
不僅是陳家莊泉,目前,北京市1361個在冊泉點,有水在流泉達到880個,斷流多年的泉眼中,81處泉眼實現復涌,河湖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北京市水文總站地下水監測評價科副主任 李民詩:北京市平原區3月份的平均地下水埋深是12.83米,這跟2015年3月份同期相比水位回升了將近13米,創近10年來同期水位新高。
近年來,北京持續推進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地下水在用水結構中的佔比下降至不足三成。同時,約22%的進京“南水”通過北京市的河道水網等流入地下,促進地下水涵養修復。
目前,北京市平原區地下水位連續9年回升,地下水儲量增加近70億立方米,嚴重超採區面積已實現清零。
山西晉祠難老泉複流 水位創新高
這幾天,在山西省太原市晉祠博物館,遊客絡繹不絕。斷流30多年後,重新復流的難老泉成為遊客們的熱門打卡點。
晉祠博物館講解員 張引:詩仙李白曾經泛舟遊覽晉祠,就寫下了這樣的詩句,“晉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龍鱗莎草綠”,當時他看到的景象,就如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一般。
難老泉是歷史名泉,名字寓意泉水長流不竭,但在過去30多年的時間里,難老泉卻一度斷流。監測顯示,自1994年斷流後,難老泉水位不斷下降,2008年跌至最低水位,低於泉口27.76米。
太原市水資源管理保護中心主任 楊鎖林:晉祠泉域是一個完整的水文地質單元,它有獨立的補水、進水、排水關係,泉域的水均衡系統被打破,主要原因是工農業發展大量開採地下水,大量的煤礦開採帶來的採煤漏水,以及長期的降水偏枯。
2012年以來,太原市關停了200多座煤礦、2000多家高耗水企業,同時引來黃河水置換地下水的使用,使得地下水在太原總供水量中的比例從83.5%下降到25.8%。一系列綜合措施下,2023年5月,難老泉首次出流,今年1月17日重現噴涌。
遊客 蘇巨集芮:我覺得這個水重新復流,就覺得歷史與現在從未斷聯過一樣。
截至3月底,晉祠泉監測水位高於泉口出露高程1.22米,創復流以來新高。
河北邢臺泉眼復湧
帶動城市消費新業態
河北邢臺古時候就曾有百泉競流的壯麗景象,而隨著自然變化和經濟發展,地下水位持續下降,一處處泉眼相繼沉寂。就在這兩年,不斷有泉水陸續復湧,也給這座城市帶來了新變化。
在邢臺市襄都區1979邢襄創意小鎮內的飛龍泉泉眼處,一股水流自池底湧上,四散開來,與周邊硬朗的工業風完美融合,成為當地市民前來拍照打卡的熱門地點。
飛龍泉位於邢臺軍需印染實驗廠遺址內,近十多年,這裡一直都無人問津。2024年,邢臺市襄都區對老舊工業遺址進行活化利用,依託這裡的工業風建築和復湧的飛龍泉,打造出了一個新型文化區域。
邢臺市1979邢襄創意小鎮總經理 盧立軍:我們依託飛龍泉,打造了一個年輕人喜歡的消費新場景,現在有將近60家的年輕業態,他們的經營情況現在是良好的盈利狀態。
依託飛龍泉,小鎮還積極探索泉文化創新發展路徑,讓泉文化與現代生活緊密結合,進一步豐富遊客體驗。
邢臺市1979邢襄創意小鎮入駐商家 盧燕:都是用的飛龍泉的水,它就是沖泡起來的口感,真的是比較甘甜的,會保留茶葉的本質的味道。
一泉之變,背後是“節、控、換、補、管”綜合施策,更是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能力的不斷提升。截至去年底,邢臺市超採區淺層、深層地下水位分別較2018年同比上升8.12米、7.67米。
根據2024年最新地下水超採區評價結果,京津冀平原區地下水超採區總面積較2015年減少2.84萬平方公里,地下水超採量減少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