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於江豔
3月27日,塔克拉瑪干沙漠沙塵瀰漫。
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的西北油田順北油氣田,天地一片昏黃。此時,西北油田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鑽完井研究所主任師陳修平,正聚精會神地研究和攻克現場鑽井難題。“新開發的順北二區,氣井越來越多,一些高壓氣井出現地層氣體侵入鑽井液現象。”陳修平說,必須拿出最優解決方案,防止侵入氣被鑽井液帶出井口,造成高套壓、溢流風險。
陳修平畢業於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9年來到西北油田,主要任務是指導打8000米以深的超深井。當時正值順北油氣田鑽井垮塌“遭遇戰”,油氣田發育的18條斷裂帶,地層破碎,鑽井期間,井壁易垮塌掉塊,造成卡鑽、埋鑽。
2024年6月7日,陳修平在順北油氣田鑽井現場跟蹤井壁穩定情況。吳敏越攝
通常情況下,鑽井之前,油田鑽井工程專家會根據預測地層破碎程度預測結構,優化鑽井軌道設計,調整鑽頭鑽進方向,或者向左偏,或者向右偏,再或者繞個彎鑽下去,避開破碎層。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破碎地層都能提前精準預測,鑽井過程中遭遇井壁垮塌時,需要現場拿出解決方案。“其中5號斷裂帶的地層最破碎,記得在5號斷裂帶部署的一口井,鑽至8000多米深時,鑽具反覆被埋,最終經過三次側鑽,才成功鑽至目標靶點,光解決破碎問題就費時約100天。”陳修平回憶說。
順北油氣田具有“超深、高溫、高壓”的特點,這裡的油氣井普遍鑽井深度都達到八九千米,其深度大致相當於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勘探開發屬於世界級難題,被中國石化命名為“深地一號”工程。
面對8000米以深地層破碎這隻“攔路虎”,陳修平誓不甘休。
善學者盡其理,善行者究其難。“為解決破碎地層難鑽難題,陳博士廢寢忘食地讀文獻、跑現場、請教國內外專家。”西北油田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鑽完井研究所主管師韓正波說。
經過兩年的博士後研究,作為科技青年帶頭人的陳修平攻關形成了“順北特深井破碎帶地層井壁穩定技術”等五大研究成果,將解決井壁失穩複雜時間降低70%以上,鑽井週期也從2019年的200天以上降至現在的100天出頭,最快的71天完鑽。
如今,超深地層氣體侵入鑽井液,是陳修平碰到的第二隻“攔路虎”。
2025年3月5日,陳修平在順北油氣田鑽井現場指導鑽井提速。吳昉攝
“準備跟地質人員聯合論證地層壓力係數,進行合理的井身結構設計和鑽井液密度設計。”陳修平說,鑽井過程中將及時觀察套管壓力等參數變化,根據壓力變化及時調整控壓措施。
陳修平的腦海裡已初步勾勒出一套用控壓鑽井工藝減少地層氣體侵入鑽井液的方法,如果大量氣體隨著鑽井液帶到井口,可以通過平推壓井方式,將侵入氣體全部壓回地層,讓它“回家”。
截至目前,陳修平在順北油氣田指導100余口8000米—9000米超深井順利建井,鑽井周期縮短60%,累計降低鑽井成本2.6億元,先後創造了亞洲最深井等多項工程施工紀錄,為高效勘探開發提供了強有力的工程技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