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質那些事兒,你瞭解多少?
更新于:2025-04-06 00:52:39

現代快報訊(記者 李鳴)你知道南京的玄武湖和紫金山是如何形成的?明孝陵的石像生裡為何有海洋古生物化石?方山的山頂為什麼是平的,雨花石的前世今生又有哪些故事……4月4日—5日,“南京地質那些事”科普在江蘇科技館舉行,以講座加實物展示的形式,講述南京億萬年前地質變遷。

現場,科普老師從地質學角度解釋遠古時期寧鎮山脈怎樣隆起造就出巍巍鍾山,紅葉如畫的棲霞山及玄武湖如何成為一汪碧水;化石為何能見證當年海底生物的繁盛,美麗的雨花石又是如何從火山的懷抱中誕生,跑到古城南京附近等許多有趣的問題。通過科學解答,將孩子們心中這些小問號,變成一個個探索科學奧秘的驚嘆號。

紫金山是如何形成的?小朋友們對這個問題有著不同的猜測。實際上,在白堊紀初,由於強烈的造山運動,紫金山一帶的岩層受到了水準方向壓力的作用,產生了強烈的抬升和斷裂。原本呈水準狀的岩層,由北向南傾斜,於是紫金山就從地面上矗立起來,成為了寧鎮山脈西段的中支,也是寧鎮山脈的最高峰。

玄武湖的形成則是由附近的鐘山逆掩斷層、天堡城斷層、富貴山斷層、太平門斷層的四大斷裂現象,使玄武湖低地形成。在歷經千百萬年的風雨侵蝕後,漸漸溶蝕為一處低窪積水之地,終於孕育成了這座“網紅”湖泊。

明孝陵的石像生見證了億萬年的滄海巨變。在石像裡面有䗴類、珊瑚、海百合、苔蘚蟲等遠古海洋生物化石。這些大型石頭來自明朝南京湯山地區採石場。

湯山地區也屬於寧鎮山脈,寧鎮山脈的地層中保存了二疊紀時期的海洋生物群落化石,這些化石展示了約2.7億年前海洋世界的繁盛場景,包括大型鯊魚、自由游泳的菊石、鸚鵡螺、雙殼類、腹足類和固著生存的腕足動物、海百合等顯示出二疊紀海洋生態和菊石演變的寶貴資料。

同樣記載了一段地質歷史的方山,雖然山體不大,但是背後卻有著長久的地質變遷:距今6500—8000萬年,乾旱風沙環境,赤山組砂岩;距今2300—5300萬年,出現河流森林,形成洞玄觀組砂岩;距今1000萬年,發生火山爆發,山頂被炸平形成方山平平的山頂。

記者瞭解到,距今1000萬年以來,方山一直處於風化剝蝕狀態,但保留火山地貌,所以別小看了方山,它可是中國東南部新近紀火山活動高峰期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