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薦的這部《我是遺物整理師》,由Netflix顯示,它用最溫柔的方式,把死亡這個沉重話題講了出來。
一共只有10集,目前豆瓣評分9.1。
它的切入點很特別,圍繞一個極其冷門卻直擊人心的職業「遺物整理師」。
什麼是遺物整理師?
簡單來說,就是幫逝者整理生前的物品,從淩亂中還原人生,從碎片中講述故事。
男主韓可魯,是一名患有阿斯伯格綜合症的青年,記憶力驚人、觀察細緻,但不善溝通。
他和父親共同經營一家天堂搬家公司,業務就是整理亡者遺物。
然而故事一開始,父親就猝然離世。
孤身一人的可魯,只能在父親生前的安排下,由剛出獄、打黑拳為生的叔叔擔任監護人。
於是,一個情緒封閉的“規則怪人”和一個滿口髒話、看起來不著調的前拳手,臨時組成了最不像親人的親人組合,繼續經營這家遺物整理公司。
主線就從這對反差極大的搭子關係展開,在每一次為逝者整理遺物的過程中,他們不斷拼接出死者未竟的人生,也一點點拆解彼此封閉的內心。
第一位客戶,是一位在考試院孤獨死去的年輕人。
他生前打兩份工,只為能成為正式員工。
遺物中那張便簽寫著:“我會成功的”,讓人鼻酸。
而他的死亡,卻被公司當成“省事”的解脫,因為他的父母是聾啞人,不會吵鬧。
第二個故事,是一位死去一個月才被發現的老太太。
她的兒子生前從未探望,死後卻衝進房間只為找出藏匿的現金。
而她留下的123萬韓元,只為給兒子做一套西裝...
可惜曾經那個會給媽媽買禮物的兒子,在長大後眼裡卻只剩下了錢。
這部劇最特別的地方在於,每一集都是一個獨立又緊密呼應主線的故事。
有人因醫鬧冤死,遺物是一封沒能送出的“出櫃信”;
有人在愛情中被“以愛為名”勒索,死前留下未送出的求助訊號;
也有情侶選擇共同安樂死,把花房當作他們最後的告別書。
每一次遺物整理,都是一次追溯,也是一種救贖。
而在這些沉默的講述中,可魯與叔叔的關係也悄然發生變化。
叔叔一開始只是敷衍履責,但隨著經歷一個個案例,他開始理解父親的良苦用心,也學著對可魯負責,學著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家人。
如果說劇中的死者,是通過遺物繼續說話,那活著的這對搭檔,就是通過告別他人,慢慢學會了愛、理解、甚至是原諒。
最終我們會發現,《我是遺物整理師》並不是在講死亡。
它講的是那些沒來得及說出口的愛,那些被忽略的悲傷,那些在生前沉默,死後才被看見的呼喊。
每一次遺物整理,都是對人生遺憾的縫補。
活著的人,總是以為時間還有很多,可其實人生從來就沒有“等一下”。
所以看完這部劇,我只想說一句:別等了,現在就告訴你在意的人,“我很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