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智駕睡覺”事件引熱議,智駕宣傳真相究竟如何?
更新于:2025-04-03 17:39:00

近期,一段視頻在網路上迅速走紅,畫面中一輛小米汽車正在道路上正常行駛,但令人驚訝的是,車主竟躺在駕駛座上沉睡,雙手完全離開了方向盤。坐在一旁的友人見狀,連聲呼喊“減速”,試圖喚醒車主並警示其注意行車安全。這一幕迅速在網路上發酵,登上熱搜榜首,引發了公眾對智能駕駛安全性的廣泛討論。

就在不久之前,“小米SU7高速爆燃”事件還未塵埃落定,此次事件再次將智能駕駛的安全性推上了風口浪尖。面對公眾的質疑,小米汽車客服人員向媒體透露,使用智能駕駛功能時,駕駛員必須握住方向盤。若雙手離開,系統會發出預警,聲音逐漸增大,直至四次提醒后,若駕駛員仍未接管方向盤,車輛將自動減速並最終停車。

客服人員進一步解釋,部分車型的方向盤上內置有攝像頭,能夠實時監測駕駛員的狀態,同時,方向盤上的觸摸鍵也能感知雙手是否完全離開。然而,對於這段視頻中的具體情況,客服人員表示還需等待官方的正式回應。

此次事件也引發了業內專家對車企智能駕駛功能宣傳方式的反思。國際智慧運載科技協會秘書長張翔指出,目前市場上的智能駕駛技術大多處於L2級別,即輔助駕駛階段。然而,在宣傳過程中,一些企業往往誇大其詞,將輔助駕駛功能宣傳為“L2+”“L2.5”甚至“L2.999”,這種做法不僅不符合國家標準,還可能誤導消費者,導致部分車主對智能駕駛功能產生過度依賴,從而給交通安全帶來隱患。

事實上,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智慧駕駛的輔助性質。他曾在社交媒體上發佈視頻,表示小米汽車已經實現了端到端的全場景智能駕駛,包括高速NOA、城區NOA以及無圖NOA等功能。然而,在小米SU7的公眾號宣傳頁上,卻明確標註的是“智能輔助駕駛”。這一細微的差別,對消費者的判斷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也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呼籲媒體和行業機構統一自動駕駛的中文名詞標準。他建議將L2稱為“輔助駕駛”,L3稱為“自動輔助駕駛”,L4稱為“自動駕駛”,L5稱為“無人駕駛”。李想強調,應避免使用多餘的中文字,以免誇張的宣傳誤導使用者。他認為,在推廣上保持克制,在技術上加大投入,對使用者、行業和企業都是長期有利的。

隨著智能駕駛技術的不斷發展,如何確保宣傳的準確性和避免誤導消費者已成為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此次事件再次提醒我們,智能駕駛技術的普及和應用需要建立在安全、可靠的基礎之上,而車企在宣傳過程中也應更加謹慎和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