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貿促會:2025年大阪世博會中國館將於4月13日世博會開園之際正式開館,月壤將是中國館最珍貴展品
更新于:2025-04-02 19:07:36

4月2日,中國貿促會在北京舉行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會中國館專題新聞發佈會。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會開幕在即,中國館也將於世博會正式開園之際如期開館。

中國貿促會副會長、中國館政府總代表李慶霜在發佈會上介紹,綜合類世界博覽會已有170餘年歷史,被譽為“全球經濟、科技、文化領域的奧林匹克盛會”,是世界各國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和社會繁榮進步的重要平臺。

李慶霜表示,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會以“構想煥發生機的未來社會”為主題,將於2025年4月13日至10月13日舉行。目前,各項工作已基本就緒,中國館將於4月13日大阪世博會開園之際正式開館。

李慶霜介紹,中國館佔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是大阪世博會最大的外國自建館之一。中國館將圍繞“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綠色發展的未來社會”主題,以“天人合一”“綠水青山”“生生不息”三大篇章為敘事主線,展示5000年中華文明孕育的傳統生態智慧,展現新時代綠色發展的理念與成就,展望中國同世界各國攜手,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美好願景。

發佈會現場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攝

月壤是中國館向全球世博觀眾呈現的最珍貴展品

大阪世博會中國館展陳布展有什麼特色和亮點?對此李慶霜表示,展陳是世博會各國家館集中展示、多維塑造國家形象的重要載體。

“在中國館籌建過程中,我們組織建築、工美、影視、藝術等多領域頂級大師、著名專家組成國家級策展團隊,深入調研、實地踏勘、反覆研討、全面論證,充分吸納籌辦機制成員單位意見建議,集思廣益開展展陳方案設計,高水準完成展陳布展,力求各國觀眾在中國館共沐中華民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之美。”李慶霜介紹,中國館主要有以下特色:

一是主題主線突出。中國館聚焦主題,各國觀眾依次通過“天人合一”“綠水青山”“生生不息”三個篇章,穿越道法自然、萬物並育的古老文明,走進綠水青山、崇尚自然的今日中國,共繪綠色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未來社會。從建築外觀到內部設計,從實物展項到主題影片,從生態案例到未來科技,中國館將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的主線貫穿始終,向全球觀眾闡釋中國人質樸而深邃的生態觀及“和諧共生”的價值追求。

二是傳統與現代交融。中國館注重打造貫通古今的觀展體驗,為觀眾追溯歷史之源,探尋未來之跡。遙望著螢幕上中國太空人從天宮空間站拍攝的蔚藍星球,舞動千年的敦煌飛天照見嫦娥六號月背採樣的珍貴瞬間;清代畫家繪製的《海錯圖》中豐富神秘的海洋生物畫卷映襯著中國自主集成研製的“深潛蛟龍”,盡顯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的美學融合,滿溢中式浪漫。

三是展示手段多元。中國館展陳突出沉浸式、互動性、體驗感。大量互動裝置和數位化科技讓展品“活起來”,觀眾可以全角度細緻欣賞珍貴展項的精湛工藝,瞭解文物展品背後的歷史敘事。AI技術讓展項“動起來”,觀眾手持互動書籤掃描打卡,生成即時山水意像,留下專屬精彩畫面,體會可感可知的“共繪桃花源”。十余個外型萌趣的便攜式智能機器人隨著高山流水的悠揚琴韻翩翩起舞,全新一代人形機器人“Walker 行者”將在中國館南廣場與觀眾親密互動,全新的人機交互體驗將為館內外觀眾帶去生趣與歡樂。

四是人文情懷濃郁。主題影片以《中國人的十二時辰》為線索,展示不同地域、民族、年齡、職業的普通人辛勤工作、休憩娛樂的一天,串聯起瑰麗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以萬家燈火的溫馨日常勾勒出國泰民安、生機盎然,表達人們樸素而真切的情感及心中的詩意和遠方。90後女生李子柒繼續借助她的鏡頭將珍貴的非遺瑰寶逐一拾起,匠心作筆、田園為墨,讓充滿詩意的東方美學在中國館“綠水青山”展區璀璨綻放;94歲高齡的一代工藝美術大師常沙娜先生用飽含深情的筆觸,將絢爛千年的敦煌藝術神韻融入二十四節氣迴圈往復的自然律動,為天人合一的傳統表達增添了時代新質。

李慶霜介紹,月壤是中國館向本屆世博會和全球世博觀眾呈現的最珍貴展品。“在中國國家航太局大力支援下,我們將在‘生生不息’展區展示嫦娥五號、嫦娥六號帶回的月球樣品,這將是歷史上首次實現月球正面、背面土壤樣品的零距離對比展示。”

李慶霜表示,全球觀眾在中國館可通過透鏡裝置觀察月壤獨特結構和兩者細微差異,分享人類探索浩瀚宇宙的美好夢想照進現實的喜悅。中國圍繞月壤的科學研究及國際合作,刷新了人類對月球的認知,在逐夢星辰大海的征途中書就濃墨重彩的篇章。

將於7月11日隆重舉辦中國國家館日活動

中國貿促會展覽管理部(國展局和世博會事務辦公室)部長鄔勝榮在發佈會上介紹,世博會提供了一個深化人文交流,增進民心相通的良好平臺。中國貿促會將以中國館為平臺,舉辦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精彩紛呈的各類活動,促進中外友好交流,深化互利共贏合作,讓世界看到一個新時代欣欣向榮、自信開放的中國。

一是將隆重舉辦中國館開館儀式、中國國家館日等重大活動。

4月13日,中國館將舉辦開館儀式,這將是大阪世博會首批正式投入運營的外國大型自建館,國際展覽局、中日政商界和中國館參建方代表將齊聚一堂,見證中國館正式對外運營。開館當天,將上演中日友好紀念舞劇《朱鹮》和傳統舞獅表演,將我們對和平友好的真誠期盼轉化為人文交流的生動實踐。

“我們將於7月11日隆重舉辦中國國家館日活動,邀請中日兩國領導人和各方代表人士出席。值得一提的是,7月11日也是中國航海日,是中國著名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架起與世界友誼橋樑的紀念日,我們在這一天舉辦國家館日活動,旨在表明我們加強與各國人民友好交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良好願望和責任擔當。”鄔勝榮表示。

二是將精心指導各省區市辦好主題周、主題日等活動。

本屆世博會將有30個省區市和深圳市在中國館舉辦活動,為歷屆海外世博會中國館之最。各省區市主動謀劃和融入世博會,積極藉助世博會“大展示、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平臺,展示本地區優秀文化、自然風光、科技成果、經貿發展、特色產品等,進一步提升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促進地方高水平對外開放。

三是將支持並指導各有關單位和企業在中國館舉辦各類專場活動。

世博會是各國人民相聚相知、相互交流、增進友誼的盛會。國內很多部門和優秀企業積極依託中國館舉辦文化、科技、經貿專場交流活動。比如,有的將舉辦精品圖書展和“閱讀中國”文化交流系列活動,集中展示一批展現中國精神、反映時代氣象和科技進步的優秀出版物。有的將舉辦“二十四節氣文化推廣交流活動”,通過多語種圖書、期刊、視頻、社交媒體融合創新,打造國際文化傳播品牌。

此外,還有很多日本朋友也將到中國館開展文化、藝術等各領域多層次交流,共同譜寫兩國人民友好合作新篇章。

“總之,大阪世博會中國館是一個人文交流的平臺、經貿合作的平臺、深化友誼的平臺,開放的中國館熱忱歡迎各方前來參觀交流。”鄔勝榮強調。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