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豬肉,這是很多家庭餐桌上的“常駐嘉賓”。無論是紅燒、清蒸,還是燉湯,豬肉總能給人帶來一份滿足感。而炸肉,更是許多人的心頭好,外酥裡嫩,香味四溢,一口咬下去,滿嘴的肉汁讓人欲罷不能。然而,很多人在家嘗試炸肉時,總覺得和外面飯館的味道相去甚遠,不是口感太柴,就是不夠入味。其實,秘訣就在一個小細節上,很多人炸豬肉時都會忽略“這一步”,難怪肉質不夠嫩,吃起來又硬又干。
許多人以為炸肉的關鍵在於火候或者是油溫,其實,真正的靈魂步驟在醃制。醃制時間的長短,腌料的搭配,都會直接影響豬肉最終的口感。很多人嫌麻煩,直接把切好的肉片下鍋油炸,結果肉質緊實缺乏彈性,吃起來乾巴巴的。正確的方法是,炸之前一定要給肉片充分醃制,讓它徹底吸收調料的味道,這樣才能鎖住水分,炸出來的豬肉才會嫩滑多汁。
想要做出好吃的炸豬肉,首先,得選對豬肉的部位。五花肉雖然香,但油脂過多,不適合炸。瘦肉太柴,口感欠佳。最適合炸的,是帶點肥瘦相間的梅花肉或者裡脊肉,口感剛剛好,既不會太油膩,也不會太干硬。
第一步,把買回來的豬肉用清水沖洗乾淨,然後浸泡5分鐘。這個步驟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豬肉表面可能殘留一些血水或者雜質,浸泡不僅能去除血水,還能讓肉質更加嫩滑。
第二步,將浸泡后的豬肉撈出,擦乾水分,切成大小均匀的薄片。太厚的肉片炸出來容易外焦裡生,太薄則容易炸干,口感不好。一般來說,厚度控制在0.5釐米左右最合適。
第三步,準備一個乾淨的碗,把切好的肉片放入,加適量的料酒去腥,再加一點水、澱粉和蛋清拌勻。很多人以為腌肉就是簡單撒點鹽,其實蛋清和澱粉才是讓豬肉口感嫩滑的關鍵。澱粉能鎖住豬肉的水分,炸出來的肉才不會太乾,而蛋清則能讓肉質更加軟嫩。
第四步,腌制20分鐘。在這段時間里,調料會慢慢滲透到肉裡,使其更加入味。有人可能會問,時間長一點是不是更好?其實不然,腌制時間過長反而會破壞肉的質地,20分鐘剛剛好。
第五步,熱鍋燒油,先將豬肉片放入鍋中炸至微黃,再撈出控油。這個時候別急著大火猛炸,先小火炸定型,再復炸一次,這樣炸出來的肉口感更加酥脆。
第六步,鍋里留底油,放入薑絲、花椒和干辣椒炒香。然後把炸好的豬肉倒進去,大火快速翻炒,加入適量生抽和老抽調色,最後撒點鹽調味。
1. 炸肉之前的醃制步驟不能省,料酒、澱粉、蛋清是關鍵,讓肉質更嫩更入味。
2. 切肉的厚度要適中,0.5厘米左右最佳,太厚難炸透,太薄容易炸干。
3. 採用二次復炸的方法,第一遍小火炸定型,第二遍大火炸至酥脆。
4. 調味時不要急著放鹽,最後炒的時候再加,這樣更能保持豬肉的水分。
很多人總覺得飯店裡的炸肉特別好吃,以為是有什麼獨家秘方。其實,真正的區別就在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上。只要掌握這些技巧,在家也能做出外酥里嫩的炸肉,讓家人吃得直呼過癮。
下次炸肉時,不妨試試看,把醃制這一步做好,相信你一定能做出比飯館還要美味的炸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