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級的強震之後,緬甸的第二大城市曼德勒滿目瘡痍。
在曼德勒,翡翠貿易是當地人謀生的行當,也是許多華人常駐此地最重要的目的。地震中受災嚴重的幾間酒店裡,住了不少來此淘金的中國翡翠商人。
“這些酒店就是為中國翡翠商人開的。因為中國商人沒有許可權租當地民宅,大多數中國商人都會在市場附近的酒店包月租房。”來曼德勒已3年的翡翠商人王寧,仍長住在市場附近一家酒店裡。“
今年3年中,雲南女孩茜茜被師傅熊欣帶來緬甸學生意,師傅熊欣曾告訴她,“只有自己去緬甸拿貨,才能把盡可能多的利潤攥到手中”。
為了省錢,來做翡翠生意的中國商人,住的大都是廉價酒店。圍繞曼德勒翡翠市場周邊的數百家酒店裡,有三家中國人聚集地在這次地震中損毀嚴重,分別是Winstar酒店、Sky villa公寓和新長城酒店。
王寧估計,地震前曼德勒活躍著的中國珠寶商人有將近五六萬人。“我們每天一起去市場選品、直播拿訂單、做成品展示、發貨,大家都在為了生計奮鬥,但現在卻成了泡影……”
我們陸續找到了在曼德勒經歷地震的人,他們有人劫後餘生但失去了好友,有人倖免於難又折返參與救援……他們講述了震後三日的經歷。
中國救援力量在緬甸救援現場
廢墟中的手機
地震發生一天后,常駐曼德勒的雲南翡翠商王寧聞訊趕往Winstar酒店參與民間自救。
王寧在當地華人的互助群裡看到的消息顯示,翡翠市場附近密集分佈的數百家家酒店中,損毀嚴重的共有3處,距離當地翡翠市場只有1公里的Winstar酒店便是其中之一。
王寧記得,這家酒店由3棟五六層高的土黃色樓房組成。他曾幾次進入這家酒店找入住其中的朋友,每次進去他都有些迷失,“就是那種當地便宜的小酒店,裡頭私搭改建的房屋結構特別多,走起來就像一個迷宮。”
winstar酒店倒塌前的樣子。
3月29日上午10點左右,王寧到達了Winstar酒店救援現場。此時,掛著酒店招牌的兩棟相連的主樓已全部坍塌,只剩下獨棟的副樓還堅挺著。
酒店主體已完全扭曲變形,大塊的建築碎片橫七豎八直插在地面上,顯露出斷裂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顯然,地震發生時,這裡曾遭遇過毀滅性的創傷。
王寧看見廢墟深處還壓著兩個人,雖然看到兩人都已無生命跡象,但他本能地想要把這兩人挖出來。
“我們根本沒有任何救援工具,連副手套都買不到,就是徒手挖人。但他們埋得太深,我們挖不出來。”王寧試了試,被建築物碎片刮傷了手。
王寧意識到,想要徒手挖出困在層層疊疊的大水泥板中的人絕無可能。他只能在民間互助救援群裡,把這個酒店附近的受災消息如實散播出去,繼續等待專業救援隊到來。
就在王寧準備離開Winstar救援現場時,他忽然聽到從廢墟里傳來接連不斷的手機鬧鈴聲。
他決定留下來,挖出這隻手機。
徒手扒開十幾塊混著鮮血的瓷磚和建築碎片后,王寧終於找到了那個一直在響鈴的手機。
布滿了灰塵的屏幕上顯示已有35個未接來電。很快,電話又響起了……
“他們很多人打來電話時,連話都說不出了,著急地想知道手機主人的下落。”王寧接通電話後,也嘗試著尋找手機主人。
他把機主的手機號放到微信搜索框中檢索,查找到了手機主人的微信名和個人頭像,確認失主應該是一位年輕的中國女孩。
他立即截屏女孩的頭像,發到曼德勒當地的華人互助群。
1.5公里之外,劫后餘生的唐建祖差不多同時到達了另一處華人聚集的重災區—— Skyvilla(天空公寓)。
今年30歲的唐建祖是擁有緬甸公民身份的華裔,從小就生活在緬甸。地震次日一早,他和幾個同樣自發前來的志願者,形成了一個五六人的小團體,組建了微信群,便於和更多人溝通物資和救援的事宜。
從3月29日早到30日晚,唐建祖和消防隊員們幾乎都沒有合過眼。困意襲來,就稍微歇息片刻後繼續挖。
到了30日淩晨,原本準備回去休整的唐建祖遇到了從中國趕來救援的藍天救援隊。他決定不回去了,留下來幫忙對接與國內志願者團體對接,説明其熟悉環境,並承擔翻譯工作。
此刻,同樣在天空公寓參與自發救援的還有16歲的華裔張根榮。他忙著記錄、匯總天空公寓附近的求助、救援情況,並向群裡家屬轉達現場的救援情況。
中國救援隊來了
緬甸小夥奧凱是天空公寓D棟708的住戶,天空公寓曾經是他重啟生活的地方。
2023年10月底,為躲避戰亂,他來到曼德勒。天空公寓以實惠的房租和24小時有電的服務而出名,月租合人民幣約3100元,奧凱搬入公寓。
住下之後,奧凱發現,公寓內的部分租客是來自中國的玉石商人,他們帶來了不同於緬甸當地傳統業態的直播等銷售模式,也漸漸地把這裡打造成了當地的一處網紅地點。
除了華人以外,公寓里也住著像奧凱這樣的緬甸人,其中不少是三口之家,他們的孩子都還在上學。公寓里還有來自俄羅斯等國家的外國人。
地震發生當天,正是奧凱續租公寓的日子。他本想換房間,可物業工作人員回復:“房間已經滿了”。奧凱算了算,天空公寓4棟11層的樓房組成,住滿人時,入住居民或超過500人。
3月28日是緬甸當地傳統節日。中午時分,許多居民在家休息。完成續租后的奧凱出了趟門。
就在這時,地震來了。
曼德勒街頭倒塌的房屋。
震後,倖免於難的奧凱迅速返回公寓。他看到部分樓棟全部坍塌,其中一棟樓下方的5層已經坍塌,上方6層較為完整。而在現場的其他人則透露,這棟公寓在第一次強震時就發生了坍塌,下方三層變成一層,12分鐘后發生的第二次強震中,又坍塌了兩層。
奧凱旋即加入現場救援隊伍,運送礦泉水、食品等物資。前期只能靠建築公司跟自發的救援人員通過最原始的救災方法,一塊一塊地搬運碎石。
震后3小時,大型設備抵達現場。“有4台吊機,挖機大概能夠5不僅僅是一張桌子”。但是並非所有人都能夠熟練操作這些大型器械,救援人員抵達現場,卻只能和當地群眾用最原始的人力搬運來救災。救援速度緩慢。
明紅是天空公寓居民的家屬,她的兩個姐姐從地震發生后便陷入失聯狀態,地震後,她和其他住戶的家屬在現場邊挖邊找。
同時,明紅將求救資訊通過微信發佈出去,一同發佈的還有一串數位“60/22/23”。這是緬甸當地標註位址的方法,意味縱60條,橫22條和23條之間的位置。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天空公寓的救援。
“我們是不會放棄的,我相信還是有希望的。”明紅說。
“深圳公益救援隊到了,他們已經開始搜救。”“藍天救援隊也到了,他們和當地消防救援人員一同搜救。搜救還在進行中。”
3月30日上午7點起,中國救援隊與緬甸消防部門50名搜救隊員聯合展開行動,開始對曼德勒天空公寓坍塌事故中被埋人員進行搜救,到現場的中國救援人員會操作大型器械。
救援的速度加快了。
張根榮記得,30日上午10點左右,救援人員在廢墟中挖出了一處空間,並發現廢墟下有一名生還的孕婦,只是手和腳都被死死壓在廢墟下。他看到,救援人員不斷地招呼在不遠處的醫護人員傳遞水和葡萄糖溶液。
烈日炙烤,氣溫度一度超過了40℃,廢墟下傳來腐臭味。蚊蟲、炎熱,電力和通訊系統損毀,都給救援帶來了不小的困難。
救援現場的救援一度艱難而焦灼。張根榮看見,救援人員是輪流爬進那個空間裡,試圖一點一點清開倒塌的建築構件。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換人進去挖,輪換過程中有兩三名救援人員是被扶著出來的。
“天氣太熱了。廢墟下面空氣也不流通,救援人員明顯就是虛脫了。”張根榮說。一些剛到緬甸的國際救援人員還出現了上吐下瀉的癥狀。
中國救援力量在緬甸地震救援現場。
孕婦成功救出來了
天空公寓的救援行動持續到晚間,不曾停歇。
晚上9點多,救援人員在天空公寓廢墟下發現一對夫婦。近1小時後,天空公寓的家屬群中傳來最新消息,妻子被抬出廢墟,但必須截肢了。她的丈夫被移出廢墟前也需要截肢,可“一截肢瞳孔放大了……”
很快又有消息稱,第三名倖存者被發現,而且是一名孕婦。
曼德勒街頭倒塌的房屋。
晚上10點多,救援現場傳來消息。在對孕婦展開救援工作約12小時後,她被成功解救。
“現在孕婦已經救出來了。”張根榮用語音挨個向10多個微信聊天視窗里通知。
各救援隊和志願者都忙於搜救工作,連溝通的時間都很少,張根榮和唐建祖雖在同一現場,但也沒有見過幾次面,而是分別跑上跑下、進進出出,或傳遞消息,或充當翻譯,或不停搬運著物資流轉於各個角落。
由於信息沒有精確盤整,兩人也無法完全掌握天空公寓還有多少人失蹤、被困。
此時,救援隊已經準備換一處點位救援,但天空公寓再次發現了生命特徵。
一名廢墟中生還的女子通過手機錄音,記錄了十幾人在廢墟中呼救。有孩子,也有媽媽、大人一起在講話和呼救,伴隨著大的喘氣,可能因為裡面非常缺氧。
天空公寓的救援繼續推進,Winstar酒店挖出的手機也傳來好消息。
手機失主找到了
當天下午,王寧在微信里傳的手機失主照片被多位志願者認出,這位女孩已經從Winstar酒店廢墟堆邊緣地帶被人救出,雙腳韌帶斷裂但沒有生命危險。
為了避免漏接電話,王寧把撿來手機的電話卡插到了自己雙卡雙待的手機里。
在他此後接通的電話裡,還沒等對方開口,他都會搶先說一句:“她人沒事,在醫院裡。”他希望這句話能帶給女孩的親友們一些安慰。
撿到手機30多個小時後,王寧也終於在當地一家私立醫院內簡陋的椅子上,找到了這部手機的主人。
33歲的雲南女孩茜茜坐在醫院裡,雙腳打著石膏,倦容滿面,接過手機連連說著感謝。
地震時,茜茜雙腳韌帶被建築物碎塊壓斷了。
地震發生時,茜茜從Winstar酒店死裡逃生。茜茜告訴王寧,自己是第一次跟隨師傅來緬甸翡翠市場學習選料進貨。剛來緬甸10天,她就遭遇了這場災難。
茜茜記得,地震發生時,一行5人在酒店6樓的房間里正要準備吃飯,忽然天花板像雪崩一樣大塊傾瀉而下。
起初是身體劇烈下墜,隨後茜茜的頭撞到了建築碎片,她昏迷了。幸運的是,她的身體被埋壓在這攤碩大的廢墟邊緣較淺的地方,在震後當天下午就被解救了出來。
後來,她陸續得知了幾位同行夥伴的消息——小薛傷到了脊椎、小金傷到了一隻腳……而帶領著一行人過來的師傅熊欣,已經在地震中遇難了。
茜茜口中的“師傅”熊欣,是她4年前在瑞麗做珠寶生意時就認識的同行,“以前他是做翡翠鐲子的,我是做翡翠戒面鑲嵌的,他一直很願意幫扶同行。”茜茜說。
“以前,我生活在瑞麗,拿別人從緬甸收過來的成包翡翠,價格便宜但品質一般。今年我想自己學著去選料,做精品翡翠。”茜茜有了這個想法後,想到了向熊欣求助。
熊欣的抖音帳號,常常定位在曼德勒的翡翠市場。在他上傳的短視頻里,自己售賣的銀鑲翡翠戒指,個個飽滿剔透、綠得發亮……視頻下方的留言區,總是不乏詢價的潛在顧客。
熊欣曾告訴茜茜,只有自己去緬甸拿貨,才能把盡可能多的利潤攥到手中。茜茜心動了,她請熊欣帶自己去緬甸,從頭學做翡翠貿易的全鏈路。熊欣聽後爽快答應,也沒有收任何學費。
熊欣對這位女徒弟也很滿意。3月22日,他還在抖音上發佈了一條茜茜和另一位女學員在曼德勒翡翠市場學習收原料的視頻。畫面中十幾位女性緬甸翡翠原料商圍著兩位剛入行的新人,希望她們收走自己的貨。當時熊欣在一旁打趣道:“女人對女人,不要手下留情啊!”
熊欣妹妹找在救援現場的王寧詢問他哥哥的下落。
來緬甸做翡翠生意,吃得了苦才能賺到錢,這幾乎是茜茜一行人的共識。所以他們在緬甸的日子里,對吃住絲毫不挑剔。
熊欣在曼德勒期間總是住在Winstar酒店。Winstar酒店雖然老舊簡陋,但勝在離翡翠市場只有1公里。一個房間的月租金是190萬緬幣,均攤下來每個人的住宿成本摺合成人民幣只有3000多元,在翡翠市場周邊的酒店中算相當實惠。這次他帶著茜茜等幾位徒弟也住在這裡。地震發生時,她們正在熊欣的605房間一起吃飯。
“他和我們說過,過年後他又在這個酒店預繳了兩個月的房費。”茜茜回憶道。
見到茜茜前,王寧已經在一個民間的災后互助群裡見過熊欣遇難時的照片。當時他並不知道這位遇難者的身份。
30日上午,熊欣的妹妹聯繫上王寧,焦急地詢問在酒店坍塌現場的王寧,是否瞭解自己哥哥的下落。當時種種跡象表明,熊欣已是凶多吉少,但她還是懇請王寧,能在找到哥哥後“打一個視頻電話讓我親眼看一看”。
坍塌現場的通訊信號微弱,女孩的請求也難以實現。數小時後,王寧在有信號的地方給熊欣妹妹發去了那張逝者的照片,女孩確認正是自己的哥哥熊欣。
熊欣妹妹找在救援現場的王寧詢問他哥哥的下落。
震後三日的自救行動
地震發生後幾天里,王寧幾乎沒怎麼睡覺,他在街上不停地搜索需要説明的人,這樣能讓他的心緒稍微寧靜一些。
雖然他原來住的酒店僅是牆體開裂,但他也不敢回去了,每晚寄宿在朋友家,手頭的珠寶玉石也都存放在曼德勒幾位本地朋友家中。
震後的每個夜晚,他都會看到不少當地人和中國珠寶商人因為找不到帳篷,只能拿一床席子或床單鋪在地上潦草入睡。眼前的慘狀,讓王寧感覺自己像是做了一個漫長又驚懼的夢。
“據我所知,地震前曼德勒活躍著的中國珠寶商人有將近五六萬人,我們每天一起去市場選品、直播拿訂單、做成品展示、發貨,大家都在為了生計奮鬥,但現在卻成了泡影……”王寧身邊有一半以上的中國同行,都在地震後撤回了國內。但他還來不及盤算自己的去留。
地震發生後,張根榮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些熱心華人組建了志願者微信群。
不少志願者群的建立是因為偶遇。幾位當地居民到建築損毀嚴重的現場幫忙,恰巧遇到了其他來幫忙的人,商議后建起志願者微信群,再通過微信朋友圈和好友轉發傳出去。
微信群由華人和會中文的緬甸人組成,群裡沒有統一的指揮,幾乎完全由個人自主發佈和接受任務。有人提供物資,有人尋求物資,還有人出力,從群裡接下看守、運送、對接物資的任務。
這樣的群,張根榮加了幾十個。他就是在這樣的群裡關注到了“60/22/23”——天空公寓去幫忙的。
中國救援力量在緬甸地震救援現場。
緬甸華人阿勝自己也組建了微信群。阿勝在曼德勒做餐飲、酒吧,同時還跑滴滴車,加入群聊的大部分也都是像阿勝一樣,在曼德勒做生意的華人青年。
群友們一進群就紛紛刷屏,“怎麼捐錢””捐款誰代收”“哪裡需要挖機,這邊機子準備好了”“65-108條啤酒王子燒烤店全天提供免費的炒飯、炒麵、礦泉水,麻煩大家幫忙轉發”……
緬甸華裔唐建祖也是通過微信群看到消息前去加入救援的。和王寧一樣,唐建祖也從事翡翠生意,在他的微信朋友圈裡,28日之前的內容是各種玉石首飾和緬甸風土人情,地震發生後,所有內容都是救援現場的畫面。
唐建祖住在距離曼德勒二三十公裡外的眉苗,車程約一個半小時。為了去翡翠交易市場,他平時每天都要往返兩地。
他家所處的地區沒有建築物受損,地震後有不少曼德勒人前來避難。經濟條件好一些的會選擇直接租房住下,其他人基本上都住進了酒店。由於酒店目前處於“爆滿”狀態,當地的華人會館——雲南會館也在幫忙解決住宿問題。
廢墟之上,開始自救的人們讓這座剛經歷陣痛的城市多了些溫度。華人餐館老闆們架起大鍋,炒飯的香氣混著塵灰飄散;建築公司提供挖掘機、吊車等設備支援,各方募集資金與物資,通過車輛運送至災區……
“有十四份便飯,哪裡需要?”華人段正益一邊提供便飯,一邊提醒群主阿勝,“注意身體,你身體垮不得嘎,要帶著我們這幫難民自救呢。”
(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