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博世智慧駕控系統中國區負責人吳永橋在公開場合對特斯拉的智慧駕駛技術給予了高度評價。他指出,在試駕了特斯拉的Cybertruck後,對這款長達6米的車型印象深刻,其展現出的極度自信、安全與舒適感,是國內其他智能駕駛方案所無法比擬的。
吳永橋特彆強調,特斯拉在智能駕駛演算法方面,尤其是其一站式端到端的基座模型演算法,相較於國內同行有著顯著的領先優勢,他認為這種差距至少有一到兩年。儘管這一觀點可能引發爭議,但他堅持認為,特斯拉在智能駕駛技術上的成熟度與先進性不容忽視。
在討論到8萬至15萬價格區間內車輛標配智能駕駛方案的話題時,吳永橋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對於主機廠而言,沒有必要投入巨大資源進行全棧自研,而應該將這部分工作交給專業的供應商來完成。主機廠更應專注於提升用戶體驗的演算法反覆運算與售後服務,這些與使用者直接相關的環節才是主機廠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吳永橋進一步指出,隨著智能駕駛技術的普及,預計在三年內,8萬至15萬價格區間的中階智能駕駛將成為標配,所需算力將達到80至150TOPS。在這一趨勢下,主機廠很可能會放棄全棧自研,轉而依賴數據閉環和工具鏈等成熟解決方案。他透露,博世去年在智能駕駛領域的投入接近20億,這一巨額投入凸顯了智慧駕駛技術研發的高昂成本。如果智能駕駛成為標配,主機廠再維持大規模的AI人才團隊將變得不切實際。
對於吳永橋的這番言論,國內智能駕駛領域的參與者如比亞迪、華為等廠商無疑會密切關注。這些企業一直在智慧駕駛技術上投入大量資源,力求在國內市場佔據領先地位。吳永橋的觀點無疑為這些企業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即在智能駕駛技術日益成熟的今天,如何更有效地整合資源、提升效率,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吳永橋對特斯拉的智慧駕駛技術讚譽有加,但他也強調,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發展路徑和優勢,關鍵在於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為使用者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適的出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