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出“具身智慧商業化路徑不清晰”“近期在退出一些具身智能專案”等觀點,引發一連幾日的市場爭議後,3月31日,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朱嘯虎現身“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期間舉辦的“AI未來論壇:創新•投資•全球化”。
在這場以AI(人工智慧)投資為主題的論壇上,朱嘯虎對具身智慧閉口不談,演講依舊圍繞其近年來最為看好的AI應用展開。演講結束后不久,朱嘯虎匆匆離場。
DeepSeek的出現讓大模型領域迎來格局變化,朱嘯虎認為,騰訊成為DeepSeek開源的最大受益者。與此同時,AI應用企業迎來爆髮式收入增長,部分公司月環比增長超過20%,小型團隊在半年到一年內實現千萬美元營收。
面對AI應用創業浪潮,朱嘯虎直言:“創業者要敢於承認自己沒有技術壁壘。”AI應用的競爭核心不在基座模型,而在產品、市場與運營能力。他建議國內AI應用公司抓住海外市場機會,提前佈局日本、東南亞和中東等競爭較小的地區。
主辦方供圖
“其實過去這20年,互聯網經歷過很多風口,今天這些風口都被證明商業模式成立,但是當年都經歷過泡沫期,然後被嘲笑、回落到死亡谷,再從死亡谷重新發展起來,最終成功。”朱嘯虎在演講伊始如此表示。
舉例而言,入口網站時代,眼球經濟同樣面臨如何變現的質疑,但如今流量已成為公認的商業模式基礎。在長視頻行業,優酷、土豆時代的討論焦點是使用者是否願意付費,而今天,中國付費訂閱長視頻的用戶已超過1億。同樣,網約車、外賣、共享單車、共用充電寶等行業,均在經歷初期爭議後,最終站穩了商業模式。
朱嘯虎認為,過去五六年同樣在經歷類似的歷程。元宇宙、SaaS(軟體即服務)、大模型等概念先後成為熱點,卻在短期內迅速降溫,“一開始的時候都是熱度非常高,但是很快證偽,今天,沒人再看元宇宙、沒人再看SaaS”。
但同樣的,“死亡谷”中也可能在孕育新希望。
以元宇宙為例,朱嘯虎認為,蘋果的Vision Pro雖然技術先進,但商業化表現欠佳,而Meta的Reverb系列產品則憑藉做減法、聚焦簡單功能,已實現超過200萬副的銷量。在此趨勢下,朱嘯虎的判斷是,2025年中國可能將迎來大量AI眼鏡的發佈,元宇宙可能以另一種形態回歸市場。
SaaS軟體同樣經歷了從狂熱追逐到市場冷靜的過程。2020年、2021年,中國投資人瘋狂追捧SaaS企業,甚至給予系統計算收入和客戶定製收入10倍、20倍的估值。然而,隨著收入增長放緩,SaaS行業迅速降溫。
“但是今年DeepSeek出來以後,我們同樣感覺到春天的可能性。”朱嘯虎表示,今年3月,其觀察到部分SaaS企業收入同比增長超過3倍,積極擁抱AI、擁抱DeepSeek的企業,如果能繼續保持這樣的增速,有望迎來真正的春天,“當年在高點上融了很多錢,燒了很多錢的軟體企業,可能就看不到春天了。所有嚴守商業紀律的軟體企業,我覺得可能看到了盡頭的曙光”。
大模型賽道同樣如此,朱嘯虎表示,過去兩年大模型極為火熱,但DeepSeek出現後市場明顯開始看淡。眾多AI應用的企業開始實現爆髮式的收入增長。他認為,AI應用企業的收入增速堪比當年的團購行業,“這是非常驚人的”。部分公司月環比增長超過20%,有的在半年至一年內實現千萬美元營收。這些企業往往規模精簡,僅憑十幾人的團隊就能實現快速增長。
“DeepSeek出現確實對整個大模型的生態帶來了巨大變化。”在DeepSeek出現前,朱嘯虎對於開源與閉源的觀點是,閉源模型在往前走不動的時候,開源模型會逐步追上來,最終是iOS和安卓兩種生態,“但是DeepSeek是完全不一樣的,它甚至比安卓更開放,是不僅不要商業化,甚至都不要使用者”。
朱嘯虎認為,這也是騰訊全力擁抱DeepSeek的原因,在他看來,騰訊是DeepSeek開源的最大受益者,憑藉開源模型的優勢,其元寶大模型迅速超越市場上的其他競爭者。
“大家可能都沒想到,在DeepSeek出來之後,最大受益人是騰訊。”朱嘯虎表示,中國科技投資的一大特點是,技術成熟前難以商業化,但一旦成熟便會迅速普及,邁入技術平權。未來,投資者和創業者都需要思考一個問題,當技術普及後,誰會成為最大受益者?“所以我們一直在建議創業公司不要浪費一分錢去訓練底層模型,全力擁抱開源模型,全力擁抱API(應用程式程式設計介面)。”
“雖然很多人說Scaling law(規模定律)可能還能往前走,但是不重要了。”朱嘯虎認為,當前,基礎大模型已經具備商業化能力。無論是DeepSeek、通義千問還是豆包,在客服、銷售、會議紀要、行銷文案、語音教學等領域,均已展現了商業化能力,且增長速度在月環比20%以上。對於創業者而言,基礎模型不重要,重要的是產品和使用者需求。理解客戶,打造符合需求的產品,並讓使用者快速完成試用到付費的轉化。
朱嘯虎提到,今天很多投資人不敢投AI應用,認為AI應用缺乏技術壁壘。他認為這一觀點與十幾年前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質疑類似。彼時,滴滴、餓了么、小紅書等企業均被認為“App沒有壁壘”。
AI應用企業同樣如此。“今天的AI應用創業者也是一樣的,要勇於承認自己沒有壁壘,有任何技術壁壘都是忽悠人的,就是沒有壁壘的。”朱嘯虎認為,AI應用的核心競爭力不在於基座模型,而在於產品、市場、運營能力。“所有的應用都是套殼應用,但是我可以在很多非AI的能力上建立壁壘”,例如工作流整合、編輯能力、專有硬體、人工交付等。
此外,中美市場均在見證AI應用公司的增長。朱嘯虎觀察到,美國VC(風險投資)同樣不再投資大模型,而是將資金集中投向AI應用,這導致創業公司間競爭加劇,甚至出現價格戰。中國市場同樣競爭激烈,他建議中國的AI應用創業者“在國內打磨產品,打磨團隊,馬上出海”,目前,中國AI應用企業在日本、東南亞、中東等地幾乎沒有競爭對手。
“中國確實在AI應用落地上能力還是非常強的。”朱嘯虎說。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