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業績會現場釋疑“止血”改革:成本砍15%、香港業務增收、大灣區拓展,“2025年目標盈利”
更新于:2025-03-27 18:30:00

大船難調頭,對於廣播電視行業似乎尤為如此。曾經風靡全亞洲的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電視廣播,00511.HK,股價3.16港元,市值14.76億港元,以下簡稱TVB),從2018年開始已連續超過7年虧損。

自1967年開播,TVB已歷時近六十載,其製作出品的《射鵰英雄傳》《鹿鼎記》《神雕俠侶》《天龍八部》《創世紀》《尋秦記》《金枝欲孽》《衝上雲霄》等電視劇是無數人的童年回憶。2013年,TVB全年營收為56.86億港元,股東應占溢利為17.38億港元。

然而隨著大環境的變化,內地影視資本風起雲湧,電視的黃金時代漸行漸遠,TVB一度陷入轉型陣痛。作為港劇的“標杆製造廠”,TVB在2024年財報上放出好消息:2024年實現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轉正,為2.95億港元。由於公司對不良資產計提了減值,所以2024年股東應占溢利仍為負數,不過虧損已同比收窄36%。若撇除減值影響,股東應占虧損港幣8800萬元,較上年減少港幣5.19億元。TVB表示,預計2025年全年EBITDA將大幅高於2024年,並將於2025年全年實現正的股東應占溢利。

3月26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TVB的業績發佈會現場,與TVB行政主席許濤、總經理(商務運營)蕭世和、副總經理(法律及國際業務)陳樹鴻、財務總裁李福來齊聚一堂。他們在現場表示,2024年公司在收入方面有了改善,同時在成本方面也做了不少功課。不管是節目上的開支,還是行政費用這些方面,公司都控制得不錯。

新的一年中,這家昔日的傳媒巨頭將何去何從,或許也可從業績會上高管們的回答中略窺一二。

業績會現場,從左到右依次為陳樹鴻、蕭世和、許濤、李福來 圖片來源:特約記者 李旭馗 攝

以下為群訪問答實錄,內容經記者篩選與提煉:

問:TVB在提升運營效率和成本控制方面採取了哪些具體措施?這些措施對未來業務發展有什麼長期影響?

許濤:去年3月傳媒朋友問我TVB的香港業務什麼時候能轉正,我們都還沒有十足的信心當年一定能轉正。我們知道虧損規模會縮小,但能實現這麼大的轉正幅度,確實是喜出望外。為什麼我們在財務上能有這麼大的轉變?我覺得,2024年不僅是成本控制年,也是收入擴張年。

大家可以看到,我們主營的香港電視廣播業務增長了17%,這背後付出了很多努力,收入擴充中的廣告業務帶來利潤增加,比單純控制費用更有利於公司發展。第二是成本控制,我們合併了兩個電視頻道,整合了兩個電商平臺,背後的邏輯都一樣,就是基於成本效益進行資源再分配,讓運營成本降低15%。雖然我們認為電商業務仍有價值,但從成本效益考慮縮小了其規模,從占公司總收入的比例不到5%,降到現在只有3.98%,這些都是去年上半年成本效益優化的成果。具體的成本減少或資源利用方法,是一項長期工作。

問:TVB在AI(人工智慧)方面的技術應用和戰略部署是什麼?

許濤:其實從去年開始,我們就非常關注AI。比如去年香港小姐競選(TVB的王牌節目之一)中,我們用到AI工具。我們還利用AI打擊盜版,TVB有很多內容在網上被侵權,通過AI技術能更有效地發現盜版。我們將幾十集的劇集剪成適合碎片化消費的短視頻,已經在使用AI工具。未來把經典劇集卡通化也是有可能的,我們內部做過測試,效果還不錯。但目前相關商業模式還不成熟,技術也在不斷發展,所以我們抱著勇於嘗試的心態,願意承擔嘗試的成本。

與此同時,除了內部的應用,我們還和很多外部機構進行溝通。TVB不是技術公司,雖然我們有很多AI應用場景,也需要訓練大語言模型,但畢竟在技術研發方面存在不足。所以我們和華為、科大訊飛、騰訊、百度等很多技術公司都在探討合作可能性,比如廣東話語言訓練、與業務相關的AI設備和數據中心專案等。希望這些專案能取得成果,到時候再和大家分享。

問:我們注意到公司在進行成本調整時,有人員變動,這方面是如何考慮的?

許濤:我們經常看到媒體報導某個藝人離開TVB,好像大家更關注藝人離巢的新聞。其實TVB有幾百名藝人,每年新簽約和續約的藝人數量遠遠多於離巢的藝人。如港姐、星夢歌手、中年好聲音的選手,還有很多訓練班學員,每年都有大量藝人續約或新簽約。藝人離巢現象其實被誇大了。

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們對藝人管理理念的改變,一方面我們鼓勵藝人尋找自己的發展道路,如果在TVB能有好的發展平臺,我們會全力支援,提供機會;但如果藝人在其他平臺或地方能有更好的發展,我們也不會強求。我們更看重長期合作,而不是限制藝人發展。對於仍在TVB的藝人,我們也鼓勵他們參與外部的內容創作,比如劇集、綜藝等,嘗試更新穎的合作方式。所以在藝人管理上是有一些變化。

問:海外會有更多人找TVB合作嗎?節目在海外出口方面會有更多發展嗎?

陳樹鴻:過去TVB國際業務(TVB I)主要集中在內容授權業務,但由於經濟大環境有壓力,平臺收入減少,再加上盜版問題嚴重,海外當地平臺收入減少,分給我們的收入也相應降低。所以不能再單純依靠內容授權維持TVB國際業務的發展。

但TVB國際業務有四個優勢:一是經營多年,擁有廣闊的國際發行網路;二是有大量的IP資源;三是具備強大的創作和製作能力;四是有幾百名藝人可供調配。我的職責就是帶領團隊利用這四個優勢探索新業務,這也符合公司發展方向,公司希望各個營業單位都能開拓新業務。目前我們已經開始行動,比如積極開展國際傳播業務。我們發現很多政府機構都希望將資訊、產品或服務推廣到海外,TVB有能力為他們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舉個成功的例子,我們曾説明深圳福田區政府做宣傳推廣。很多歐美遊客可能不知道,經香港過境可以享受144小時免簽進入內地的政策,深圳福田區政府希望我們把這個信息傳播出去,吸引過境的外國人去福田遊玩。我們做了宣傳推廣后,效果很好,現在正洽談新一季的合作。

除了國際傳播業務,我們也在積極探索內容授權之外的業務,比如IP(具有商業價值和可開發性的創意內容)授權,我們可以用TVB的IP打造特色酒店房間,如上海灘系列主題房。另外,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我們還會舉辦音樂會或現場活動。比如前幾天,我們美國同事在洛杉磯舉辦了一場《中年好聲音》演唱會,現場爆滿,盈利情況很好,獲利率達到兩位數,場地老闆也非常滿意,還表示希望繼續合作。所以簡單來說,我們會利用TVB的四大優勢開拓新業務,彌補傳統內容授權收入減少的缺口,推動TVB國際業務更好地發展。

問:目前內地業務已經是TVB收入的重要來源,內地業務在你們整個公司中是如何定位的?今年內地業務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亮點,特別是在業務多元化和內容變現方面,有什麼可以期待的呢?

許濤:內地業務在公司戰略層面有著重要定位。TVB的主戰場是香港,我們會將業務延伸到大灣區,這樣香港市場也會融入內地元素。因為說到內地業務,可能有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把香港業務延伸到大灣區,自然就有內地元素;另一個層面是憑藉我們的內容創作能力,與優酷、騰訊、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平臺合作。

通過內容創作以及藝人資源與這些平臺合作,我們已經取得很多成果。前年有《新聞女王》,去年有《黑色月光》,今年我們還期待會有很多優秀的劇集推出。目前有很多劇集處於不同的製作階段,《新聞女王2》即將開機。我們和國內平臺合作的劇集有很多亮點,期待在2025年或2026年能與大家見面。

蕭世和:大灣區方面我覺得今年我們會有比較大的突破。過去,TVB在內地雖然有很多人看,大家也覺得我們廣告業務很賺錢,但實際並非如此,因為以前我們並不直接經營內地廣告業務。但從今年1月開始,我們直接經營廣告業務了。而且特別的是,我們把內容和廣告整合為一條信號,直接從香港傳輸到內地。這樣一來,以前大家擔心的插播廣告影響觀感的問題應該就不存在了。另一方面,香港有很多港商想北上做生意,而TVB是唯一能直接向內地投放廣告的香港媒體。過去很多人想接觸內地客戶,可能會通過快手、小紅書等平臺,但現在有了TVB。目前初步接觸下來,廣告效果很好。我們還能提供一站式服務,客戶來諮詢廣告能否播出、何時播出,我們都能給出明確的答案。我預計3月份應該就會有香港的廣告在內地投放,第二季廣告數量會增加,下半年情況會更加明顯。

許濤:我補充一點,大灣區對我們來說,不僅是廣告收入的來源,也是用戶和市場擴張的方向。為了適應這種發展,我們不會僅僅依賴現有的香港製作的節目在廣東翡翠台和明珠台播出。我們還會在節目中融入大灣區元素,增強對大灣區觀眾的影響力和傳播力。比如《東張西望》《愛·回家》這類長期製作、長期播出且很有影響力的節目,完全可以加入大灣區不同城市的元素。這也是我之前提到的,大灣區業務在公司戰略中的重要定位,對我們內容製作方向也會產生影響。

每日經濟新聞

深成指跌超1%
深成指跌超1%
2025-03-31 11: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