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廣網)近日,一個名叫“老祖宗回答我”的挑戰火了,引發網友熱議。
“老祖宗回答我”挑戰火了
早上被扁鵲說,中午被杜甫說,下午被李白說,晚上沒睡著還要被李時珍說……你被“老祖宗”教育了嗎?“回答我”!
這就是最近爆火的“老祖宗回答我”挑戰。
在AI的説明下,教科書上的人物插圖好像都“活”了,各行各業的“老祖宗”以情緒化的表達發出“靈魂拷問”,大聲質問螢幕前的網友,反差感拉滿。
這邊,被吐槽寫詩賣慘的杜甫咆哮回應:“如果是你,在安史之亂里逃難三年,手機被搶、Wi-Fi全斷,你不emo啊?回答我!你難不難受?”
那邊,被吐槽“文人不要當皇帝”的宋徽宗暴躁輸出:“當皇帝是我自己願意的嗎?不是向太后選的嗎?我瘦金體不好看嗎?”
還有唐伯虎在線回懟“不務正業”,秦始皇唐太宗互爭千古一帝……視頻結尾都要來一句“回答我!”
說著網路熱梗、暴躁講述自己的生平、大聲質問螢幕前的網友,不再正襟危坐、反差感拉滿的“老祖宗”,讓人感受到古人一樣有喜有悲、生動可愛,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具體的人。
不僅是老祖宗
他們也來參加“回答我”挑戰
梳理髮現,不少官方帳號消防、員警、博物館、文旅也連夜開始參加“回答我”挑戰來科普、宣傳。
有消防官號回應“消防宣傳有什麼用”“消防科普視頻看沒看”。也有警方官號回應“護照被畫能不能出境”“騎鬼火能不能翹頭”。還有文旅官號用“回答我”挑戰宣傳當地景點。
蘇州博物館自3月12日以來,先後在社交平台上發佈了8條“回答我”風格的視頻,主人公分別為明代“江南四大才子”的唐寅(唐伯虎)、徐禎卿、祝允明、文徵明。多個視頻點讚量破萬,其中一條主角為唐伯虎的視頻點讚超10萬次。此外,還有甘肅省博物館、山西晉國博物館、江蘇鹽城市博物館、河北博物院等多地博物館均發佈了以歷史人物或文物為主人公,利用AI技術創作的“回答我”風格視頻,不少視頻點讚量均達數萬次。
“上頭”的背後是情感的同頻共振
官方號紛紛下場二創接住了“回答我”的網路熱梗,復活歷史人物主打一個“嚴肅內容咆哮著說”的反差萌,娛樂性和互動性強又易於傳播,無形中化解了歷史知識的厚重門檻,讓眾多網友欲罷不能。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魔鬼”傳播正體現了受眾的閱讀期待。
對於“回答我”系列視頻爆火,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王巨集超表示,這背後是微妙情感的同頻共振。
3月24日,蘇州博物館媒體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視頻均採用了AI技術製作,文案則是博物館團隊根據真實歷史等創作出來的。他們希望將歷史知識和這種新穎的形式結合起來,達到充滿趣味地傳播歷史知識的目的。
工作人員介紹,在這組“回答我”風格視頻中,蘇州博物館側重於講述每個主人公的自身經歷,比如唐伯虎的視頻著重介紹其命運多舛,文徵明的視頻著重講述其大器晚成等,利用這些歷史故事,獲得網友的情感共鳴。“我們希望大家可以了解這些藝術家的人物故事,在此基礎上,就能更好地理解相關的書畫作品,並能了解他們作品想要表達出來的思想感情。我們也希望網友們看了視頻之後,可以來到博物館去觀賞文物,進一步了解這些主人公和他們所處的時代。”
漳州市博物館也在近日發佈了一條以南宋哲學家朱熹為主人公的“回答我”風格視頻。3月24日,漳州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介紹,他們認為這種風格的視頻符合當下年輕人的愛好,因此有了創作以朱熹為主人公“回答我”風格視頻的想法。
蘇州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通過AI技術製作的這些視頻,拉近了古人和網友的距離,“無論是形式上還是生成速度上,新技術都為我們提供了方便,未來我們也會繼續進行嘗試,希望能製作出更多讓觀眾喜愛的作品。”
從“00后接管官方號”到“微短劇”出圈,官方號傳統嚴肅印象下接地氣的創新表達背後,是新媒體時代對於屏幕內外“人”的高度關注,貼合當下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和潮流文化。這樣的花樣和心思,不妨再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