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晚間,電視劇《我的後半生》4集首播。該劇講的是老年喪偶的師大教授,“夕陽紅又紅”的故事。但是,劇作播出之後,在豆瓣短評區域形成了大面積的差評。觀眾們差評的原因很多。但如此大面積的差評,我認為是因為,這部電視劇從中老年男性是香餑餑的視角講夕陽紅故事,遭遇了廣大女性觀眾的反感。
廣大女性觀眾並不喜歡這個敘事視角。如果把這個視角對換一下,一位退休的师大中文系女教授,想要重新找老伴兒,成為了婚戀市場上的香餑餑,醫院當中的40幾歲的男性護士長都惦記她,估計很多女性觀眾就要大呼過癮了。
當然,無論是男教授找老伴兒,還是女教授找老伴兒,這類劇作,都不乏站在性別視角上的意淫。所以,這樣的故事本身是有創作難度的。王蒙老師的原著小說,更像是站在自身視角上的一次寫實。既然是寫實,王蒙老師就沒有迴避自己的身份。王老可不僅僅是教授,王老要是生病住院,那是要住高幹病房的。
到了電視劇《我的後半生》當中,男主角的身份,其實是被編劇給進行世俗降級了——這裡重點標註“世俗”二字,是因為,老編我不認為身份這東西有什麼級不級的。在該劇當中,張國立老師飾演的男主角,不過是一位師大中文系退休的老教授罷了。這樣的老教授在婚戀市場上,還真沒劇作當中說得那麼吃香。除非,這位中文系的老教授,是袁行霈、錢理群等先生這樣級別的。
如果我們按照王蒙老師的級別去看這部戲的話,劇作當中的很多細節,就充滿著合理性了。比如說,男主角住院的時候,住的可能是高幹病房。普通的師大中文系教授,是沒法住這樣的病房的。再比如說,女護士長被欺負了之後,男主角打電話不知道向誰呵斥,希望妥善解決。普通的師大中文系退休教授,退休了,能有幾個學生來看看,就不錯了。也只有像王蒙老師那樣的級別,才能一句話震懾住鬧事兒的病人家屬。
王蒙老師在創作原著小說的時候,帶入的是自身與周遭的故事。所以,小說給人的真實感就非常充足。而到了電視劇《我的後半生》當中,張國立老師飾演一位中文系退休的老教授,這個世俗身份,就不足以撐起一群接著一群老太太們的夕陽紅狂歡。教授,不是香餑餑,更何況是退休的呢。
所以,在電視劇《我的後半生》當中,當觀眾們看到男主角成為夕陽紅婚戀市場上的香餑餑的時候,看到幾十位老太太一擁而上的時候,大家不相信了。因為看這部電視劇的觀眾們,都生活在城市當中。而各大城市當中,都有這樣的相親角。男主這種身份的男性,在夕陽紅婚戀市場上並不吃香,是大家早就知道的。
如果按照《我的後半生》當中的男主身份設定來講,普通的沒有啥公職身份的退休教授,月工資不過只有一萬元,那他能夠找的,可能只有我們村兒進城的王嬸兒。類似的有退休金的城市老頭兒找鄉下王嬸兒的故事,已經在很多地面頻道的調解節目當中爛大街了啊。
改編成為電視劇之後,這部戲面對著不夠真實、挑戰觀眾對於現實認知的問題。其實,夕陽紅婚戀題材,在很多綜藝節目當中,已經盡顯真實了。有些東北夕陽紅的相親節目,更是什麼都會問,什麼都會說,大家都沒那麼多的愛情彎彎繞了,都是單刀直入,都是有著真實的生存訴求的。——你圖個保姆,她就圖個你有退休金。
這麼一來,《我的後半生》這種放不開的狀態,就讓這些東北夕陽紅的相親節目給比下去了。綜藝節目,竟然比電視劇更真實。這是編劇和導演們的失職——在一個常見的夕陽紅場景之下,我們的電視劇竟然沒辦法基於真實講故事,這難道不是編劇和導演的個人能力問題嗎?
基於以上這些,電視劇《我的後半生》可能僅剩的看點就是逗樂子了。已經上線播出的劇情當中,確實有不少的樂子,尤其是親家母帶來的那些樂子。這位咋咋呼呼的老太太,讓整部電視劇充滿著活躍的氛圍。(文/馬慶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