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視頻平台在經歷了高速增長后,如今步入平穩發展期。
3月28日,第十二屆中國網路視聽大會主論壇在成都舉辦。作為第十二屆中國網路視聽大會的深度合作媒體,《每日經濟新聞》在現場瞭解到,長視頻行業雖穩定卻暗潮湧動:一方面,長視頻行業正被短視頻、微短劇衝擊;另一方面,“提質減量”正在讓長視頻生產轉向精品思維。
“如今網路視聽行業正在經歷結構性轉型,朝著多元共生的方向發展,這時候的信心比黃金更寶貴。”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在線視頻首席執行官孫忠懷在現場發表了《淬煉精品,穿越週期,好內容的未竟之路》的主題演講。
如今的長視頻行業,不該“堆量”,不該“押注超級爆款”,孫忠懷更希望的是提高效率和進行更多“創新的冒險”。
2024年,即使面臨短劇的衝擊,騰訊視頻在長劇集領域仍然精品不斷,《山花爛漫時》《繁花》《慶餘年》《玫瑰的故事》等劇集共同推動了國產劇集的品質突破。
在動漫領域,孫忠懷形容為:十年前播下國漫的種子,如今也已經長成一片森林。“隨著技術進步和AIGC(人工智慧生成內容)的應用,未來國產動畫的工業化水準還將進一步攀升。今年年初,《哪吒之魔童鬧海》成為現象級爆款,並且取得了全球動畫影史票房第一的成績,更讓我們看到好內容的勢能。對於行業來講,這也是個里程碑事件。我們作為長期創造精品國漫的平臺,對好內容的未來更堅定了。”
微短劇快速發展的背後,是使用者的消費心態和習慣發生了變化。對此,孫忠懷介紹,騰訊視頻創立了行業首個精品短劇廠牌“十分劇場”,同時也在不斷探索微短劇的精品化路線,希望能夠提升這一內容形態的長期價值。
但是,站在2025年內容變革的關鍵節點,孫忠懷坦言,回頭看,騰訊視頻過去也走過不少彎路,有過盲目跟風的時候。“長視頻行業也曾一度陷入‘唯流量論’‘唯市場熱度論’的誤區。一個是過度看重流量數據,導致內容同質化嚴重,真正有價值的作品反而被忽視;另一個就是錯誤的路徑依賴和市場經驗,比如迷信頭部團隊,迷信大IP(具有商業價值和可開發性的創意內容)。當然,我們也有不少成功案例,但還是有一些寄予厚望的作品,最後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對於平臺而言,孫忠懷認為,如今更重要的是提高整體專案的成功率,而不是過度押注超級爆款,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平臺的商業模式可持續發展。
“真正的轉變是2021年。那一年,我們提出了要成為藝術與科技驅動的視頻娛樂引領者,明確將‘藝術’作為統領內容的核心策略。對於騰訊視頻來講,這是個分水嶺。”孫忠懷說。
在具體的操作上,孫忠懷表示,首先便是回歸內容。好的內容不能靠“堆量”取勝,而是要靠精品化、精細化的運作方式,讓優質作品真正脫穎而出,這也是騰訊視頻堅持“提質減量”策略的初衷——不求數量,但求品質。
比如在劇集上,現在的騰訊視頻更加強調劇本的重要性,只有在劇本階段就高度專業、嚴格把控,才能奠定一部劇成功的基礎。而投資決策,必須建立在對劇本的深入理解和評估之上,而非僅憑市場趨勢或流量做出反應。
回歸內容,還意味著要尊重藝術,尊重藝術家。“我們希望在行業內形成一種氛圍,就是讓創作者能夠真正專注於內容本身,而不是被市場流量、短期利益綁架。長視頻行業需要更多具有文化深度和社會價值的作品,而這些作品的誕生,離不開對創作者的尊重和支援。”
另外,在保障藝術價值的同時,還需要通過嚴控成本、優化資源配置、推行“後驗激勵”的模式,確保作品的商業回報。只有這樣,才能推動整個行業的上下游形成良性共創,提升整個行業的創作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在對平臺本身進行思考後,孫忠懷坦言,網路視聽行業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平臺的業務發展,不僅僅關係到自己的經濟規模,還聯繫著行業的上下游。
作為從業者,孫忠懷對整體視聽行業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首先,是提高效率。孫忠懷希望用戶能夠儘快看到貼合時代情緒的內容。“時代變化很快,審美反覆運算、情緒演進的速度都很快。而長視頻卻是一個重資產、長週期、大投入的行業,尤其是頭部的作品、創新的作品,往往整個創作過程要經歷‘漫長的季節’。作品要想帶著創作者的溫度跟用戶見面,就需要提高效率。一方面要在創作端提高效率,積極擁抱新技術,加速影視工業化進程。另一方面在審核端,希望主管部門能夠給予我們更多支援。”
另外,孫忠懷希望行業的健康發展能夠不被惡意輿情裹挾。雖然網路視聽行業的內容包羅萬象,千人千面,作品一旦面世,無論是平臺方、製作方還是創作者,都要接受評價,接受市場的檢驗,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創作者面臨的困境,卻是被裹挾的惡意輿情,被裹挾的網路暴力。“這會危及行業生態。希望創作能回歸藝術本身,讓評論回歸藝術本質。”
十餘年的發展後,長視頻已經進入穩定期。作為平臺方,騰訊視頻鼓勵內容的多元和創新。對此,孫忠懷希望能有“冒險的機會”,讓內容創造者嘗試不同的題材,不同的風格。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