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交出了一份超預期的財報。
3月25日,海底撈發佈了2024年財報,財報顯示,2024年海底撈實現營收為427.55億元,同比上升3.1%;實現歸母凈利潤 47.08億元,同比增長4.6%;核心經營利潤62.30億元,同比上升18.7%;每股基本盈利為0.87元人民幣。
值得注意的是,海底撈的營收以及凈利潤均創出了歷史新高。
對於這份超預期的成績單,侃見財經認為,在行業不景氣的大背景下,海底撈能取得如此成績。主要得益於兩個方面:
第一,多元化戰略的成功;
第二,翻台率的提升。
據悉,2024年8月,海底撈啟動了“紅石榴計劃”,旨在拓展第二品牌,開闢新的增長點,從當下的結果來看,已經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終,海底撈集團通過內部創業創立了包括焰請烤肉鋪子、火焰官、小嗨火鍋等在內的11個餐飲品牌,共計74家門店,覆蓋正餐、簡餐、速食等不同消費場景。
在用餐場景方面,2024年海底撈陸續推出了包間店、親子主題店、夜宵主題店,以及與大型企業合作的企業火鍋店,滿足特定顧客群體的用餐需求。
根據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終,海底撈其他餐廳收入為4.83億元,同比增幅高達39.6%。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海底撈外賣業務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營收達到了12.54億元,同比增幅超過了20%。
門店擴張方面,截至2024年,海底撈門店數量為1368家,其中,自營餐廳中國大陸地區1332家,港澳臺地區共23家,加盟餐廳共13家。其門店數量較2023年的1374家,減少了6家。
從財報披露的門店數量來看,海底撈的經營策略已經開始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即直營店擴張開始放緩,加盟方式來輔助經營。
在財報當中,海底撈也提到了加盟業務穩步推進,為集團發展提供了助力。海底撈稱,2024年公司正式啟動了加盟業務,截至2024年終,公司已經完成了13家加盟餐廳的審核與落地,初步驗證了加盟模式在規模化布局當中的可行性。海底撈還提到了,加盟店70%來自三、四線城市,且下沉市場需求強勁。
侃見財經認為,作為一家直營為主的規模化餐廳,海底撈直營門店的擴張階段性地告一段落,且從行業的發展來看,隨著規模越來越大,門店收益的邊際效應也會逐漸遞減,風險則會越來越大,因此我們認為輔助加盟模式有助於海底撈降低未來的經營風險。
從客單價來看,2024年海底撈客單價繼續下降,人均消費為97.5元。而2020年至2023年,該數據則分別為110.1元、104.7元、104.9元以及99.1元。
客單價的下降,對於當下海底撈而言,並非壞事。從數據來看,2024年全年海底撈共接待顧客4.15億人次,日均客流量超110萬人次,較上年增加4.5%。翻台率也從2023年的3.8次/天提升至4.1次/天。
眾所周知,翻台率是餐飲行業的重要衡量標準之一,而海底撈的表現,無疑是給行業注入一劑強心劑。財報還顯示,截至2024年終,海底撈會員人數已經突破1.887億人,年度活躍會員人數也超過了5200萬人,增幅為8.8%。
財務方面,截至2024年終,海底撈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64.07億元人民幣,資本負債比率僅為20.8%,處於十分健康的狀態。
作為餐飲行業的龍頭,海底撈這份成績單,對於整個行業都有著一定意義的提振作用。從海底撈財報我們不難看出,儘管行業仍舊處於下行週期,但是回暖信號明顯。其財報發佈之後,資本市場反饋也比較明顯,3月26日,海底撈股價大漲6%,市值逼近1000億港元。
綜合而言,侃見財經認為,隨著消費行業的風險得到釋放,2025年提振消費的頂層設計出臺,供需兩端協同發力,增量政策更加清晰。且今年以來,全球資金正在加速進行再配置,中國、歐洲等股市領跑全球。目前,港股消費板塊的漲幅整體落後於科技板塊,港股消費行業的價值凸顯。
從業績的表現來看,消費行業的估值目前處於歷史較低水準,我們認為隨著未來業績的拐點的到來,港股消費行業的估值大概率會得到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