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航太局的“好奇”號火星探測車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其科研團隊在細緻研究從火星採集的岩石樣本後,發現了迄今為止火星表面最大的有機化合物。這一突破性發現意味著火星上可能存在更為複雜的與生命相關的化學物質。
這項研究成果已在《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岩石樣本名為“坎伯蘭”,是“好奇”號於2013年5月在火星蓋爾隕石坑內鑽取的。科研團隊藉助“好奇”號攜帶的尖端分析設備,成功在樣本中識別出癸烷、十一烷和十二烷分子,這些分子分別包含10、11和12個碳原子,是脂肪酸分解后的殘留物。
脂肪酸作為地球上生命化學構成的關鍵元素之一,它的出現引起了科學界的廣泛關注。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化合物不僅能在生命活動中形成,還能在無生命條件下,通過地質過程中的化學反應自然生成。
美國航太局官方網站透露,“好奇”號之前已在火星上探測到一些較小的有機分子,而此次發現的較大有機化合物標誌著火星有機化學研究正朝著生命起源所需的更高複雜性邁進。這一發現無疑為火星生命的探索開啟了新的篇章。
此次發現也為未來火星樣本返回地球計劃增添了信心。科學家表示,這些大型有機分子的存在,降低了它們在火星極端輻射和氧化環境下被破壞的擔憂。這意味著,這些分子有可能在火星上保存了數千萬年之久,為地球科學家提供了寶貴的研究材料。
“好奇”號自2011年11月發射以來,已在火星執行了長達十多年的探測任務。2012年8月,它成功著陸於火星蓋爾隕石坑,主要目標是探究火星歷史上是否存在適宜生命存在的環境。儘管其原定任務期限僅為兩年,但經過多次任務延期,“好奇”號至今仍活躍在火星探索的最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