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機走天下,萬籟入彀中!索尼MDR-M1主觀體驗報告
更新于:2025-03-26 14:51:23

在很多時候,跨界意味著降維打擊。就如比電影導演放下身段去拍網劇,實力歌手與流量網紅同台競技比拼唱功,相聲演員客串脫口秀節目不停抖包袱…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行業,一旦發生聯繫,就會產生高下立判的效果。換言之,當專業人士願意為觀眾/消費者妥協的時候,可能也就沒有其他人什麼事了。

 

而這,亦是我在深入體驗索尼MDR-M1后的真實感受。

  

許多老牌監聽耳機通過改良聽感,涉足消費級耳機市場並獲得成功,近些年已經屢見不鮮。不過我心裏始終有個小小的遺憾,那就是作為在發行錄製唱片和研發硬體播放機/耳機等多個音頻領域遍地開花的索尼,遲遲沒有推出傳奇監聽耳機MDR-7506的繼任者。雖說這耳機足夠經典,直到現在還有歌手用作錄製新歌,但畢竟上市34年了,也是時候推出更加符合現代要求的新一代監聽耳機了。

 

官方售價1699元的MDR-M1(下文稱M1),正是這樣滿足了我對索尼封閉式監聽耳機所有期待的存在。

  

OK,老規矩,先來簡單開個箱。

 

盒子體積不大,正面是白色打底+耳機預覽圖的索尼經典設計,內部是環保的硬紙殼和軟包紙。配件包括1.2m和2.5m兩條3.5mm插頭耳機線,以及3.5 to 6.35轉接頭。沒有附送4.4mm平衡耳機線稍顯遺憾,不過考慮到索尼的影響力,第三方升級線目前已有不少的選擇,不愁有錢花不出去。

  

造型方面,M1與7506的設計語言如出一轍,並沒有太大的變動。不過整體重量更輕了,只有約216g;耳罩的面積也很大,可輕鬆實現包耳的佩戴,還不夾頭;外部面版的面積更大,恍惚間彷彿看到了老朋友MDR-1A,很有時尚潮品的犀利。

 

配置的話,依舊是40mm動圈單元;阻抗50Ω,靈敏度102dB/mW,直推也沒有太大的問題;頻響範圍則是升級到5Hz-80000Hz,為所有細節的細膩呈現打下了物理基礎。

  

聲音方面。大的框架上,M1是一款主打精準少染、寬鬆中正,偏細膩均衡、舒適怡人的雜食向耳機。第一感受,M1的“索味兒”還是很明顯的,即並不過度通過銳化線條或薄冷硬以達到偽素質的一耳朵感官刺激,而是用極弱的侵略性、餘音嫋嫋的氤氲感和柔和耐聽的順滑感征服聽眾,同時在監聽理念的加持下,M1的聲底頗為純淨,不悶不糊,定位距離適中,聲場在封閉式耳機裡妥妥的第一梯隊;場面感很好,分離度表現亦很出色。當這一切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真水無香+動感精緻的獨特新索調音。

  

M1打動我的地方,主要在於以下兩點:

 

其一是海納百川的相容度。在我的界定里,如今耳機品牌百花齊放,各式各樣的風格都有,這對於熱愛折騰的耳機發燒友是好事,但是對於只想買個泛用雜食、自然真實、音染寫實的萌新而言,難免陷入選擇困難的泥沼。從這個角度來說,私以為M1存在最大的意義,是將民用和專業的隔閡打通,是真正實現“一機走天下,萬籟入彀中”理想的性價比神器。

  

具體來說,M1的三頻能量分佈比較平衡,略偏中上盤。相比較“抓耳、鮮活”,我更願意用“規矩、老練”來形容M1的聲音。全頻段的音染都很少,方便捕捉每個微小的細節。低頻的關鍵詞是“輕鬆、準確”:量感適中偏少,厚度較薄,泛音收束較快,力道凝聚紮實,落地感安分平實,是在不覆蓋中上盤細節、甘為綠葉般存在感的前提下,既愉悅寬鬆的交代了氛圍和層次,又靈動寫意的表達了回彈和瞬態的風格。這樣點到為止且不殘疾的下盤,可太符合耳機發燒友的喜好了;中頻人聲距離適中,厚度和亮度都比較合理,齒音幾乎不可聞。底子上依舊是以偏直白的監聽耳機為藍本,不過勝在還原度極高,在精緻的結像、淡淡的韻味和溫柔的情感加持下,如傾如訴,見聲如面,對歌手的技巧和瑕疵都能輕易get到,是久聽不膩的人聲類型代表;高頻細節相當豐富,華麗卻不淩厲,靚麗卻不銳利,是有著良好廳堂感和順暢感的高級高頻。可能樂器的亮度不如某些器樂向耳機那麼刺激有毒性,不過我對這樣正經優雅的演繹方式並不排斥。不知不覺間,還沒來得及回味,一整張專輯就聽完了,聽得那叫一個“舒服”。

  

其二是一直都在的索粉情懷。作為索尼的粉絲,坦白說,我是既著急,又幸福的:著急的是,索尼出新品的節奏實在是太“穩健”了,根本不因粉絲的催促而發生改變,就是按部就班的,根據市場需求,有針對性的推出大眾都容易接受的產品;幸福的是,索尼的產品向來以出色的品控、完善的調音和無憾的體驗著稱,完美滿足了對“省心省力”有較高需求的消費者。

 

就我個人的使用習慣而言,搭配播放機/小尾巴是M1主要的使用場景。無論是泛流行向的華語流行、歐美爵士,還是大小編製的古典音樂、影視原聲OST,M1的表現都是可圈可點的(只有在硬核搖滾、金屬樂方面會少了些嘶吼和沉浸)很大程度上彌補了近些年直推頭戴式微、市面新品極少的尷尬,是有望成為下一個34年屹立不倒的標杆級千元頭戴耳機。

  

總的來說,在我看來,M1是有著後發制人屬性的高完成度耳機:儘管上市時間晚於競爭對手,但是如同蘋果也只應用成熟的技術一樣,融合了招牌音染和專業重播元素的M1,就是目前潛在受眾人群最廣的耳機之一,無論是出於音樂鑒賞,還是錄製混響,都主打一個遊刃有餘。我是覺得,除了解析力等硬素質相比較國內同價位卷王並不算十分突出,我還真的找不到什麼可挑剔的地方(要是素質特別高恐怕也沒法聽的這麼舒適了)是無論男女老少都能輕鬆上手的誠意良品。

 

一句話總結我對M1的認可:索式新音,跨界來襲!

 

以上

By 鐵西遲之謙

 
那些改變了我的書籍
那些改變了我的書籍
2025-03-25 23:35:55
體驗感十足的目的地
體驗感十足的目的地
2025-03-25 23: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