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個朋友評論:國外也做全屋定製嗎?
當然!而且整體櫥櫃、全屋定製這些就是從國外引進的。
那你會問:
為什麼沒聽說國外做全屋定製像咱們這麼費勁呢,又是甲醛,又是各種VOC,各種避坑的?
原因很簡單:
1、你不瞭解,畢竟隔著十萬八千里。
實際上全屋定製的那點破事任何地方都會存在,只是我們更多關注的是身邊的情況。
2、國外對於板材這塊確實控制的更好一點,因為在歐美國家人力才是最貴的,且管控嚴格,材料造假不划算。
3、國外定製行業發展早,技術成熟,國內定製行業從90年代萌芽起步,到現在也不過二三十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我們國內全屋定製市場起步晚,問題多,又處在集中爆發的需求階段,所以很多不足被暴露,即我們常說的:坑!
但任何事都是逐渐明朗的,胖子也不是一口氣吃出來的,市場現狀改變不了,好在我們還有主動選擇權。
做全實木定製這麼久以來,什麼樣的客戶都有遇到過,他們當中很多都擁有不菲的身價,或者高學歷,而且頭腦清晰、做事幹練,擅於總結並且尋找規律,我從他們身上也學習到很多。
詳細說說吧
很多人的裝修過程實際是“孤身一人”對抗“多人”的過程,就像打怪一樣,一關一關過,鬥智鬥勇,所以你會很累。
但是有一句話叫“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意思是把“對抗”變成合作,把裝修群理解成一個團隊,一起去解決問題。
這就涉及到工序銜接、多個商家合作的情況。
有些業主的做法是走一步看一步,比如今天水電做完了,下一步要瓦工貼瓷磚了,然後明天才去選瓷磚······這樣也可以,但是我們很多業主是在開工前——就已經把這些主材全部敲定了,包括全屋定製。
然後,各個供應商在群裡都能及時了解進度、做好準備、和相關方溝通有需要合作施工的地方,比如木作和水電,藝術塗料和燈光……
這樣業主也省心,遇到需要調整的細節,與其自己當媒介,一個個去溝通,不如讓商家與商家直接溝通然後給你提供方案。
預算一直是大問題!
但大部分業主事本末倒置了,一開始花的歡,後來沒錢了,以至於在硬裝上做了大量華而不實的玩意,最後到全屋定製、家居、軟裝上只能摳摳搜搜的,結果就是:賓利的殼子,夏利的內飾。
一定先把全屋定製的預算提出來!
最穩妥的方式就是開工前就選好供應商,這樣也可以倒逼你在硬裝上節省預算,合理而又必要!
因為哪怕你家是最簡單的白牆、白頂,也沒關係,木作、軟裝完全可以佈置出高級感、舒適度。
反而有種簡單,不落俗套的高級感!
懂行的業主從不信廣告,因為他們知道:廣告就是藥的包裝盒,能不能治病還得看裡面的藥物成分!
市場上你能叫得上名字的品牌,基本都是賣給第一次裝修、不懂裝修、家人負責裝修、沒空去研究全屋定製這個事的人。
你覺得我說的太絕對了?
好吧。
但根據我這些年的經歷,去的客戶社區以洋房、大平層、別墅居多,職業習慣使然,走完工地會在小區內轉轉,遇到過很多優秀的木作同行,看過太多裝修現場,實際情況是:
市場大眾品牌在這些社區的客戶量真的少!如果你不信,可以去你們當地稍微高端的樓盤實地考察,我相信大多數是這樣。
所以我建議你停止對品牌的執念和盲目迷信!至少在全屋定製這個領域。
人造板動輒一千五六的報價,我不知道底氣從何而來?
就因為代言人叫:s淇?
怎麼挑廠家?
我分享過很多次,簡單來說就是:
有門店、有工廠的優先,成立時間早的優先,規模、實力強的優先,有很多老客戶案例、在施工工地可看的優先~
我從不指望三言兩語讓你相信我,所以我一直邀請每一位感興趣的朋友來實地考察,我們也有很多不足,但敢於毛遂自薦,也是一種自信呀。
全屋定製的設計,某種程度上比室內設計更重要。但是有些業主並不這麼認為,覺得只是畫幾個櫃子的結構,沒什麼技術含量;
有的業主直接發過來一些網紅設計,讓照著做;
還有一些業主想法很豐富、太跳躍,今天要這樣,明天要那樣,後天又冒出一個新想法。
······
以上,都!不!可!取!
正確的做法,簡單來說:
溝通家裡常住人口的生活習慣、結合一些圖片表達自己喜歡的效果……
然後設計師據你的居住需求、個人喜好、實際預算、整體風格,以及家裡結構基礎做方案。
等第一版方案做好,再進一步溝通修改、優化。
充分的設想,大膽的表達,沒人會笑你,因為那是你的家,設計師是為你服務的,負責把你的想法整理出具體可行性方案、最大程度的、合理落地。
但切忌今天這樣,明天那樣,反覆無常啊······
很多業主的遭遇:
商家承諾1個月做好,送貨安裝,結果2個月才陸續送到,加上一些售後問題解決,直接導致工期嚴重被耽誤,這種很常見。
你會疑問:為什麼會拖延這麼久,商家心裡沒數嗎?
一方面可能遇到旺季,或者偶爾的爆單,產能有限,只能排單,因此導致延誤;
還有一種是商家找的代加工,別人的地盤自己做不了主,但是下單了只能等,做全屋定製的老油條太多,壓根沒有時間觀念。
所以,不是下單了就可以當甩手掌櫃!
你得關注進度,如果被耽誤太久,必要時可以直接去廠里看!
很多朋友是怎麼驗收的?
嗯,櫃子挨個看一眼,象徵性的開幾個櫃門,掃一眼······嗯,沒問題。
太天真了吧?
別等入住,才發現到處都是問題...
1、對圖紙,看格局。看似沒必要,實際很重要。看看櫃子格局是不是按照圖紙做的,因為過去一個多月,很多東西你自己都忘記了。
2、保護膜撕下來,看有沒有磕碰,顏色是否正確?
有保護膜磕碰了也發現不了,顏色也不好分辨,也不方便散味。
3、看現場有沒有多餘的、切割過的板材,可以看裡面材質是不是對的;
如果現場完整的板子,要弄清楚是備用的?還是漏裝的?
4、看櫃門是否在一個平面上,特別是整排櫃子的,櫃門不平可以現場調解,如果不是鉸鏈問題,那有可能是變形了。
5、看封邊,是不是自己要求的工藝。
6、檢查五金品牌是否是約定的,試試鉸鏈、滑軌是否順暢,有沒有異響?,卡頓。
7、檢查牆面、頂面、地面有沒有被安裝過程中剮蹭,刮花,如果有要及時反饋商家負責修復。
……
……
好了,個人總結的要點都分享給你們了,歡迎行業大佬們補充,訂正,一起説明廣大裝修業主。
如果對大家有一點啟發或者説明,也不枉我碼了這2400個字~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