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3月26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具身智慧初創公司它石智航瞭解到,該公司已完成1.2億美元的天使輪融資,創下了我國具身智慧行業天使輪融資額紀錄。
本輪融資由藍馳創投、啟明創投共同領投,線性資本、恆旭資本、洪泰基金、聯想創投、襄禾資本、高瓴創投跟投。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公司的產品和技術研發、模型訓練、場景拓展等方向。
據介紹,它石智航正式成立於2025年2月5日,是行業內獨有的同時具備具身智慧大模型能力、本體研發能力和軟硬一體產品量產能力的公司。
在技術路線方面,它石智航在行業開創了Human-Centric(以人為本)具身數據引擎,可實現真實世界具身數據獲取能力的跨越式突破。同時還在行業首創空間感知與推理決策一體化具身大模型,通過打造數據驅動、可泛化的通用物理世界智能系統,加速具身智慧技術發展的“GPT時刻”。
一切技術的進展和團隊的組成密不可分。業內有聲音認為,它石智航的團隊是目前具身智慧領域“AI全棧能力最強戰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它石智航瞭解到,團隊核心人物多有百度、華為技術高管背景:公司董事長李震宇曾任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總裁,牽頭打造了阿波羅自動駕駛開放平臺和當前全球最大的無人駕駛出行服務平臺“蘿蔔快跑”;公司CEO陳亦倫曾任清華大學智慧產業研究院智能機器人方向首席科學家,華為自動駕駛CTO,大疆機器視覺總工程師;首席科學家丁文超系華為前“天才少年”,是具身智慧領域青年科學家、復旦大學機器人研究院研究員,曾從0到1主導華為智駕端到端決策網路,打造復旦大學首個人形機器人。
今年3月,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具身智能”一詞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被提及。在投融資領域,具身智慧的熱度也再掀新浪潮。
IT桔子數據顯示,截至3月26日,我國具身智能領域2025年共發生投融資事件42起,投資金額共計42.21億元,為2024年具身智慧投資事件的50%,遠超2023年全年的29起。
賽迪研究院發佈的《2024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生態發展研究》指出,2023年人形機器人投融資熱度顯著提升,投融資案例多集中於專案早期,這反映出人形機器人產業正處於從實驗室研發到產業化轉化的關鍵期。該份報告預測,2026年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規模將突破200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