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白光迪
《人民日報》2025年3月26日10版 版面截圖
原題:江蘇無錫技術經理人張勇
“科技紅娘”成就好“姻緣”(人物故事)
“您的企業現在有哪些具體需求?可以把項目資金、研發週期等方面的訴求再細化一下。”上午9點,江蘇無錫陽光惠遠技術經理人事務所高級經理人張勇,在一通來自新疆企業的電話裡答道。
原來這家企業想請張勇幫助尋找適合自身發展的技術,促進轉型升級。為什麼一家遠在數千公裡外的企業會聯繫張勇?“我們事務所依託江南大學食品專業優勢拓展業務領域,在此領域的技術對接優秀案例較多,形成了品牌效應。”張勇說。
助推科技與產業“牽手”的技術經理人也被稱為“科技紅娘”。“科技紅娘”要成就一段好“姻緣”,需要經過哪些步驟?
以這家新疆企業為例,目前主營業務為玉米、乳製品加工等。兩年前,公司負責人將目光瞄準未來食品領域,但發現缺乏相關食品加工技術,難以推動產品創新。
合適的加工技術哪裡找?
放下電話,張勇打開公司資料庫,檢索關於玉米、乳製品加工的相關信息。憑藉多年挖掘技術成果的經驗,江南大學食品學院的眾多科研成果進入他的視野。“相關專利很多,這就要求技術經理人抽絲剝繭,結合多方面因素找到最適合企業的科研成果。”張勇告訴記者,這個過程沒法一蹴而就,企業資金與科研成果落地之間往往存在預期不對等的情況,找到合適的“相親物件”並不容易。
完成檢索報告后,張勇又忙起另一個專案。前不久,一家公司想尋找一款既能去除靜電又耐熱抗拉的新材料,張勇隨即找到江南大學化工學院膜領域的教授進行了溝通。經過數輪“頭腦風暴”,滿足要求之後再批量定製生產的路線逐步清晰。
之後的商業化磋商階段,做什麼產品、覆蓋哪些市場、如何組建團隊等,雙方要談的內容還有不少。由於科技成果轉化環節多,雙方預期隨時可能發生變化,接近成功的專案時常也會無疾而終,對此張勇絲毫不敢掉以輕心。
“做‘科技紅娘’要耐得住性子。我們經常跟進一個專案長達三四年,不斷應對雙方的種種變化,過程中還要承擔企業與科研團隊‘跳單’的風險,壓力非常大。”張勇給記者舉了個例子,一家昆山半導體生產企業,希望將自身的加工精度提升至小於等於0.01微米,5年前事務所就聯繫到哈爾濱工業大學張俊傑教授團隊,而最後的合作協定於2024年上半年才正式簽署。這就要求技術經理人實時跟進科研進展,瞭解企業發展狀況,隨時調整計劃。
“技術經理人服務的價值,不僅在於説明科技成果完成價值變現,更在於促進產業發展。”張勇介紹,從業十幾年,他和團隊直接、間接推動66項科技成果轉化,總成交額2.0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