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浙江日報
歡 顏 李俊新
這是一座一半在歷史中、一半在生活中的古鎮。
麗水市松陽縣古市鎮,一個擁有近兩千年歷史的古鎮,像一顆明珠鑲嵌在松古平原西北邊陲的松陰溪畔,堪稱“麗水之始、處州之根”。
如今的古市,帶著浪漫與詩意從千年文明中走來,在新時代迸發出古老與青春交匯、厚重與靈動交融、熱鬧與靜谧結合的奇妙魅力。
這是意義非凡的時代征程,古市經濟社會發展“含金量”十足—
近三年來,規上工業產值以年增速20%領跑全縣,2024年增速超過25%,增速居全縣第一;村集體經濟總收入年增長13.6%,增速居全縣前列;固定資產投資達19.28億元,年增長19.7%。
這是逐夢未來的里程碑,一個個榮譽來源於“質”的蛻變—
創成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全省首批紅色根脈強基示範鄉鎮、省級美麗城鎮示範樣板、省千年古城復興試點監測優秀單位……累累碩果背後,一幅經濟社會加速發展、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生活和諧幸福的新圖景躍然而出。
千年古市華麗蝶變,綻放別樣精彩。
產業向新勢如潮湧
近年來,古市聚焦堅定不移推進新型工業化路徑奮力奔跑,為推進松陽“二次創業”行穩致遠奠定紮實基礎。
走進緣興科技公司生產車間,設備正有序運轉,沒過多久,一塊手機液晶顯示幕便生產下線。這是一家專業生產手機及手機螢幕的科技類企業,月產手機及配件近10萬台(套)。
松陽數字經濟產業園古市園區作為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的標杆專案,2024年投入1.52億元,新建9萬余平方米廠房,現已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能。目前,產業園已成功招引2家數字經濟企業入駐,初步形成以智能製造、大數據應用為核心的產業生態圈。未來,隨著更多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並疊加縣裡“數字經濟”政策賦能,預計全面投產後,可新增就業崗位超300個,年產值突破20億元。
不僅如此,古市還大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用產業升級應對市場挑戰。
走進振通巨集茶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正在茶葉全自動包裝機上作業。該自動包裝機可實現茶葉智慧上料、金屬檢測吸附、稱重計量、下料填充、自動打碼等生產包裝全過程自動化,設備的生產效率是人工包裝的近百倍。
振通巨集茶業是松陽最早轉型茶業精深加工的企業之一,一直以來重視科技研發和人才引進。近年來,企業通過機器換人和科技研發,不斷拉長產業鏈,推動茶葉向精深加工發展,形成了名優茶生產、茶粉提取和茶包裝製造三大主營業務。如今,企業已經成長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中國茶葉行業百強企業”。
古市堅持實施轉型升級引領工程,推動數位經濟創新提質。推動企業數位化改革,景順實業、松洲電器、創元紙業等企業已完成數位化改造專案;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景順實業上馬紫銅生產線,開拓新賽道,去年產值達5.2億元,同比增長28.6%。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項目的支撐,其中推動專案落地、優化營商環境是關鍵。一個個企業項目相繼落地古市,離不開當地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
“機器設備都調試好了嗎?”新春伊始,古市鎮幹部挨個走訪企業,以“點對點”的精準服務幫助企業安全復工。為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古市鎮黨員幹部化身助企“服務員”,奔跑在專案建設和企業生產一線。
近年來,古市不斷優化政務流程,努力打造營商環境“高地”。古市專門成立由鎮領導+鎮中層幹部+經濟生態辦工作人員組成的助企服務隊,全面提升服務專業化和精細化水準。同時,重點圍繞企業享受政策、用工用電等方面的問題,讓企業困難有管道反映、能及時解決,訴求能全方位發佈、多管道化解,涉企問題真正做到“有事必到、無事不擾”。
2024年,全鎮工業企業實現產值12.51億元,同比增長23.6%;新增上規企業1家、入統工業技改專案3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增長到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增長到12家。古市工業在“二次創業”平臺上,向前、向好、向優發展。
廣袤沃野生機勃勃
春日的古市,廣袤田野上一派繁忙景象。
Soyu Furuichi“處州糧倉”美稱,鎮域農業資源豐富,特色優勢農產品眾多,如今已形成以萬畝名優茶為主導產業和以蔬菜、水果、家禽、甲魚、大鯢等為特色產業的佈局。
一大早,寺口茶青市場就繁忙了起來,現場交易十分活躍。“今年茶葉價格比較穩定,我們對今年的收入很有信心。”一位正在交易的茶農表示。據悉,市場日均交易量達1萬—2萬斤。
近年來,通過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古市的茶葉主導產業優勢和成效愈加突出。全鎮建有1.3萬畝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建成了十五里茶葉精深加工園,擴建了振通巨集和茗陽茶葉深加工生產線,茶葉全產業鏈格局基本形成。2024年,古市茶葉種植畝均產出達1.7萬元,茶葉全產業鏈產值達10.82億元,已成為省級示範性茶葉全產業鏈的核心區。
壯大主導產業的同時,古市鎮積極發揮科技的作用,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
位於五木村的紀日蘭家庭農場投入使用蛋雞舍智慧巡檢機器人,可實現全程無人化管理,並通過數位化管理平臺對各項養殖數據進行實時預警和自動調節控制,實現了蛋雞養殖由傳統的經驗養殖向數位化、智能化養殖轉變。2024年銷售額達1220萬元,同比增長18%。
這兩天,山下陽村的大片油菜花吸引了不少遊客前去遊玩、打卡。“經過整治,不僅景色美了,種田也更方便了。”村黨總支書記何躍法說。山下陽區塊萬畝方農田集中連片整治是松陽縣跨鄉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專案的重點建設區域,截至目前,該專案已完成第一批2003畝綠色農田建設。未來,將通過三年建設,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生態修復等形式完成剩餘1.2萬余畝連片整治,形成麗水市最大的萬畝方專案。
原本碎片化的零星“尾田”整合成集中連片、設施完善、生態良好的高品質“太田”,為現代化、規模化種植方式創造了有利條件。位於古市的麗水市順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無人機植保的企業,每年要為當地近5萬畝農田提供植保服務。“去年以來,公司開始繪製3D電子農田,至今已為古市萬畝農田製作了3D電子地圖。”總經理周輝明介紹,公司通過此舉將顯著提升作業效率。
不久前,省生態環境廳公佈了全省第二批低(零)碳鄉鎮(街道)試點賽馬評估結果,古市鎮榮獲最優等。
自2022年入選省低(零)碳試點以來,古市依託秸稈“五化”綜合利用模式、農業廢棄物收儲“共富兌換券”模式、“稻+X”迴圈生態種養模式和“光伏+養殖”生產模式四大創新模式,有效盤活閑置資源,為產業注入新發展動能。截至目前,全鎮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0.41噸二氧化碳/萬元,農業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7%,農業廢棄物資源化處理處置能力在全省名列前茅,成功構建了獨具古市特色的低碳發展樣板。
古韻新景交相輝映
2024年終,千年古城復興試點2023年度監測結果發佈,古市鎮獲得了優秀等次,系麗水全市唯一。
自2021年被列為全省首批千年古城復興試點單位以來,古市已累計投資6.3億元,實施41個專案。同時,古市還積極探索創新“政企村聯動、農文旅融合、產供銷一體”的共富新模式,成功創建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古市鎮集入選全省首批精品鄉村市集,古市古城入選省級大花園古城類耀眼明珠,成功舉辦聯合國人居署主辦的城鄉聯繫國際論壇邊會。
依託得天獨厚的古鎮資源,古市的文旅活動頻頻出圈出彩。精心策劃的“古城元宵”文藝匯演、老街“春未晚”五一暢遊、古城中秋拜月、喜迎國慶文藝演出等活動,讓古鎮人頭攢動;而結合老街業態扶持政策開展的招商引資工作,更是成功吸引16家經營主體入駐。
古市鎮是松陽縣西北區域兩鄉兩鎮的經濟、文化、生活和商貿中心,輻射區域常住人口6.4萬人。“作為省級中心鎮,帶動周邊地區發展是古市鎮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要全面提高古市的綜合承載力。”古市鎮黨委書記葉德標說。為不斷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準,去年以來,古市堅持以拆開路、拆建並舉,全力推進城鄉“三治一提升”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計整治人居環境不協調點位3164個,拆除違法建築、風貌不協調點位310個,拆除、整治重點區域違建面積18107㎡,並接續開展農民建房和風貌整治提升工程。
眼下,位於崗下村的養老康居工程正加速建設。該工程通過整合利用閑置地塊,建設以“老年公寓+養老服務”為核心的農村養老服務綜合體,探索打造“政府+社會+村(社)+個人”四方協同的“家門口幸福養老”新模式。專案建成后,可為入住老人及周邊區域老人提供居家照料、助餐、助醫、文化娛樂等服務。
筏鋪下山移民社區是松陽規模最大的下山安置社區,全縣16個鄉鎮近5500人口在此安家落戶。為了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當地大力發展來料加工、電子商務等特色產業,説明下山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再就業。截至目前,社區周邊共發展來料加工式、電商直播式共富工坊10余家,累計營業額超5000萬元,幫助300余位搬遷村民實現穩定就業。
擁有從幼兒到高中的健全教育體系,教育品質優良;麗水市中心醫院古市分院醫養中心二期完成建設,新增床位200張;實現全鎮養老送餐服務全覆蓋,送餐服務共計12.5萬人次……聚焦好上學、好看病、好養老等民生熱點,古市縱深推進山區公共服務跨山統籌一體化改革,讓山區群眾就地過上現代品質生活。
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古市堅持黨建引領,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高水準安全、高素質隊伍建設,全力抓好“共富工坊”建設,創新探索“黨建聯建”“共富合夥人”“三鄉人”助力鄉村振興新機制,經濟社會穩中有進、質效雙升,交出了“連續四年奪冠、五年考核優秀”的鄉鎮目標績效管理高分答卷。
下一步,古市鎮將聚焦新型生態工業建設、農文旅融合發展、傳統村落提質振興,全面啟動千年古鎮振興新動能,充分發揮中心鎮對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為全縣加快縮小“三大差距”,為我省推進共同富裕、探索縣域高質量發展振興路徑注入澎湃動能,書寫“千萬工程”新篇章的鎮域答案。
(本版圖片由松陽縣古市鎮人民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