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匯算進行中,部分納稅人在稅優健康險抵稅時“犯了難”
更新于:2025-03-26 13:40:33

進入個稅匯算清繳週期,一些購買了稅優健康險的使用者卻犯了難。澎湃新聞記者近段時間發現,部分納稅人在填報稅優健康險的個稅扣除資訊前後,遇到了一些“困惑”。

有納稅人自動續保的保險產品在去年被納入稅優健康險,但在準備申報個稅扣除時發現保單上並沒有稅優碼;有納稅人購買了稅優健康險后按照年度2400元限額申報抵扣,卻被告知只能按照當年實際投保的月數抵扣;但也有城市的納稅人表示去年12月購買的稅優健康險,在個稅申報抵扣時可以按照2400元的年度限額抵扣;還有納稅人提供了稅優碼后還被要求提供合同、發票和支付憑證等……

澎湃新聞從業內瞭解到,金融監管部門已關注到相關情況,近段時間向相關保險公司了解匯總了問題,並與相關部門對接處理。

根據相關規定,投保稅優健康險后,使用者除了能獲得相應的保險保障外,還能在當年(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可以享受個人所得稅抵扣減免,稅前即可扣除,限額2400元/年(200元/月)。

此前,稅優健康險的購買和個稅抵扣流程較為煩瑣。2023年8月,稅優健康險擴容新政正式實施,金融監管總局明確了商業健康保險資訊平臺為適用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商業健康保險的投保人建立信息帳戶,生成唯一的識別碼,用於歸集和記錄相關信息,支援投保人進行個稅稅前扣除。

同一健康險產品,左為無法享受稅優的老產品,右為有稅優碼的稅優產品

對於有納稅人自動續保的保險產品在去年被納入稅優健康險卻未顯示稅優碼這一情況,相關保險代理平臺人士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老使用者如果有稅優的需求,只要在保單頁面點擊預約升級,下一年續保時就會自動升級成稅優款。

但在現實中,一些保險用戶選擇了自動續保,一般情況下並不會特別關注相關保單資訊。上述保險代理平臺人士表示,相關產品的升級只是增加了稅優條款,其他產品條款沒有變,因此未對全量用戶進行提示,也是擔心影響面比較廣而打擾使用者。

對於上述情況,有保險公司總精算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老產品續保到稅優產品應該要重新確認,不會自動續保到稅優產品的,但要考慮升級流程體驗的問題。

一般而言,商業健康險的保單多以年為單位,但是在繳費時可以選擇月繳,也可選擇年繳。這也就出現了一種情況:假設某投保人在12月購買了一份一年期保費為2400元的稅優健康險,若按年繳,則在當年一次性繳清了2400元保費;若按月繳,則在當年僅繳納了200元保費。

不過,在進行申報個稅扣除時,究竟是按月抵扣還是按照按年抵扣,不同地區仍有差異。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有使用者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其所在的城市有的區從繳費的首月開始算,有的按照一整年算。也有使用者稱,在同一省份,其所在的地級市是按年抵扣,隔壁市則是按月抵扣。

有地方稅務部門人士向澎湃新聞記者解釋稱,如果在扣繳義務人每月代扣個稅時實現抵扣,就是按月,如果在個稅匯算時實現抵扣,就是按年。

一些使用者在社交媒體中的“曬圖”

從不少使用者的“曬圖”中可以發現,不同稅務部門對稅優健康險個稅抵扣的解釋有所差異。有稅務部門稱,由於納稅人填報的商業健康險合同生效日期為2024年12月,要從2025年才能開始享受政策;也有稅務部門稱,若保單生效時間為2024年8月,則2024年僅可填報5個月的扣稅金額1000元,這也就意味著健康險合同生效當月即可享受政策。

除了上述疑問,也有納稅人對同一稅優健康險究竟只能首年抵扣個稅還是續保後每個續保年度均可抵扣產生疑問。澎湃新聞記者從保險公司和稅務部門人士處瞭解到,每年都可以享受稅優,不管是首次投保還是續保,稅務部門在個稅抵扣時看稅優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