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面新聞記者 | 覃思悅
介面新聞編輯 | 任雪松
寶勝退守下一座城池。
全球最大的運動鞋代工企業之一寶勝國際披露的2024年全年業績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寶勝國際營業收入約184.54億元,同比下滑8%;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同比增長0.2%至4.91億元;毛利率由2023年的33.7%提升至34.2%;經營溢利率由上年的3.7%提升至3.8%。
寶勝國際背後的寶成國際集團1969年成立於中國臺灣。2008年,寶勝國際股票於香港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寶成國際集團的主營業務是生產製造批發休閒運動鞋、服裝與配件,為Nike(耐克)、adidas(阿迪達斯)、Reebok(銳步)、New Balance、Asics(亞瑟士)等50多家國際知名品牌提供設計製造及生產服務。在全球名牌運動鞋及休閒鞋市場中,該公司有約20%的市場佔有率。
寶勝在財報中指出,過去一年零售環境瞬息萬變且折價競爭激烈,集團通過多元化渠道組合、加強數位化實力、管控折扣、有效存貨管理及嚴格費用控管,鞏固盈利能力及獲利率。然而店鋪客流量依舊受零售環境壓力影響下滑近三成,導致同店銷售明顯下滑,銷售動能受到影響。
寶勝的應對是“推進精緻化零售策略”,以動態管理店鋪組合並優化店效,持續提高直營實體店的銷售轉換率。根據寶勝的財報,實體店的店內成交率有所提升,部分抵銷了同店銷售趨勢不佳的影響。效果雖有,但是有限:截至2024年12月31日,寶勝在大中華區有3448家門店,較去年同期淨減少75家。
寶勝要面對的最大難題還是來自供應商。近兩年,在DTC(direct to consumer,直面消費者)趨勢下,供應商們的資源傾斜向自營業務。
過去的2024年,運動品牌在超一線城市核心商圈不斷開設大型多層旗艦級別門店,同時還在試水單品類的旗艦店、專門店。比如在北京最核心的三裡屯商圈,H&M退場后,南區街邊門店的位置被安踏集團旗下的FILA品牌和加拿大運動生活方式品牌lululemon瓜分,兩個品牌在那裡開出了北京、華北市場的最大門店。
同時,耐克集團旗下的Jordan品牌也在三裡屯北區開設了全球第四家World of Flight門店,這家五層門店和LV、DIOR的超大門店並肩北區。李寧首家只展示鞋類產品的SOFTLAND門店於去年8月落地廣州。
長三角一位體育用品分銷商告訴介面新聞:“過去兩年,部分品牌更青睞直營模式,尤其是在奧萊園區開大的工廠直營店,貨源充足,折扣誠意大,吸走了不少原來代理商開設專賣店的客源。”另外,在整個運動消費領域,銷售場景轉向線上,幾乎所有的運動品牌都有自己的天貓旗艦店、自營小程式、抖音直播間等。尤其是抖音直播,銷售量翻倍增長並不鮮見。過往轉銷商批發業務的價格優勢,在線上管道和品牌直營的雙重衝擊下,幾乎已經抹平。
寶勝來自耐克和阿迪達斯兩大巨頭的採購佔比超六成。這意味著,體育用品公司一旦在供應端進行策略調整,代理商很容易陷入被動。再往前追溯不難發現,即使影響代理商業績的具體原因不同,但給到代理商壓力的始終是供應商。
2022年,受疫情影響,整個運動鞋服行業面臨供應鏈短缺的難題,市場佔比最大的兩大巨頭受到的衝擊尤為明顯:阿迪達斯2022年利潤大跌66%,耐克2023財年的凈利潤也下滑了16%。2023年,疫情後續影響仍在,同時由於俄羅斯業務的暫停,多個品牌搖起減產大旗,耐克和阿迪達斯在2023年減產三到四成。
有同樣困境的還有零售巨頭滔搏。根據滔搏公司2025財年中期業績報告,公司上半財年實現總營收130.55億元,同比下滑7.9%;歸屬股東凈利潤約為8.74億元,而2024財年同期為13.37億元,降幅高達34.7%。報告期內,滔搏銷售毛利率下降3.6%至41.1%,存貨規模卻增長6.4%至61.20億元。2022財年至2024財年,滔搏門店數量分別減少311家、1130家、421家。截至2024年8月底的半年(2025財年上半年)內,滔搏門店凈減331家。
根據滔博運動的業務板塊劃分,耐克、阿迪達斯屬於公司的“主力品牌”板塊,彪馬、匡威、亞瑟士、斯凱奇等則屬於“其他品牌”板塊。根據滔搏往年財報,耐克、阿迪達斯兩大巨頭所在的“主力品牌”板塊營收在滔搏總營收中的佔比超八成。
代理商們的“自救”主要有兩條路子,一是渠道調整,二是調整供貨比例。寶勝選擇大力發展在天貓、抖音等主要平臺上的直播業務,以化解線下的關店壓力。滔搏則連續牽手小眾運動品牌和戶外品牌,HOKA、凱樂石和norda先後加入了滔搏陣營。
需要承認的是,這些動作不會很快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難以動搖代理商長期以來熟悉的線下運營節奏以及耐克和阿迪達斯在供應商上的主導地位。以寶勝為例,根據其披露的數據,寶勝在抖音直播銷售額近幾年翻倍增長。遺憾的是,這方面在全渠道銷售中的貢獻目前還不到三成。
短期內,寶勝們想要獲得業績反彈還是得期待供應商在策略調整方面的利好。好消息是,一部分體育用品公司正在重新審視自己與代理商之間的關係。耐克CEO埃利奧特·希爾(Elliott Hill)回歸公司后的一大工作就是重新梳理管道。阿迪達斯CEO古爾登則在2024年下半年的中國行中談到,公司在中國市場一直將轉銷商作為發展主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