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小黑盒作者@變身章魚哥守護凱爾希於03月25日發佈,轉載請標明出處!】
今天繼續來推薦一些當你向好友推薦時可能會被以畫風奇怪拒絕的作品;不過需要提前說明的是畫風這件事大家的看法不同,可能你覺得奇怪畫風的作品別人覺得很正常,也有的作品以獨特畫風起家,而以一己之力化獨特為大眾等等。這樣的佳作還有很多,這裡承接上期評論區的聲音,推薦一些樓主也看過的作品。下面是講述順序:
1.靈能百分百
2.賭博默示錄
3.乒乓
4.惡魔人crybaby
5.哎咕島消失的舔甜歌姬
6.JOJO的奇妙冒險
接下來開始講述,前方輕劇透提醒,前方長文提醒
同樣作為ONE老師筆下的作品,《靈能百分百》(又名《路人超能百分百》等)有著相對一拳超人更為“潦草”的畫風。早期時間,ONE老師的簡筆劃曾被嘲諷為“小學生塗鴉”,由於其人物線條較為潦草、五官比例不合理而讓一些人敬而遠之。然而在骨頭社的加持下,靈能百分百反而向觀眾證明了什麼是“潦草美學”,什麼是簡筆劃下所表現的反差張力。
該番劇採用多線交織的敘事手法,“龍套”影山 茂雄與師傅一同除靈的日常劇路線和在周圍人的影響下龍套的情緒百分制漸進的戰鬥路線相結合,使得本作的推進節奏舒適,既有傳統喜劇也有動作張力。而劇情上最為亮眼的部分,樓主認為是在這樣的劇情展開中讓師傅這一普通人的表現很為亮眼。他的存在讓這部作品的主題有了不同的性質,讓人們在快節奏的戰鬥中會去思考人情冷暖和存在哲思,可以說沒有師傅就沒有現在的龍套(儘管他是一個欺詐師、、);相反的,龍套本人單純天真的性格也常常師傅有所思考。常常能看到彈幕說:他們撿到了彼此,並都將對方視若珍寶。正是這樣的溫柔,讓這部作品與眾不同。
在優秀的主題和劇情加成下,畫風問題好像退至一隅;但是事實上,樓主認為這部作品的畫風卻讓它的成就更上一層樓。在日常戲中,骨頭社特意保留了許多鋸齒狀線條和扁平化的人物圖塊,比如男主龍套呆呆的樣子(可能會勸退一部分人)。然而到了戰鬥畫面,骨頭社則達成了前所未有的“視覺革命”。在高規格的監製作畫下,動畫對觀眾的雙眼進行了無法比擬的崩壞式肢體動作和恣意的光污染轟炸,這樣暴走的高飽和螢光色調和日常戲形成了極為鮮明的對比,利用2D、3D、手繪、水墨等風格的大雜烩給觀眾造成了生理性衝擊。
不過話又說回來,有的場景的龍套是真的很帥好吧
可以說,骨頭社將這樣一部“簡筆劃”原作製作成了經費爆炸的反常規超能力作品。當多數超能力題材沉迷於“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巨集大敘事時,《靈能百分百》選擇了一條更質樸的道路:承認軟弱,讚美平凡,在荒誕中尋找嚴肅。那些看似滑稽的潦草線條,實則是給所有“自覺不夠特別”的普通人的情書——正如師傅常說的,你會超能力和體味大一樣只是個特徵罷了(原句更長)
如果你能接受最開始的非常規畫風,同時能感受到它所表達的溫柔感,那它一定能帶給你無可比擬的體驗。作為僅僅在b站就有過億播放量的作品,它將這樣的獨特的畫風展現給大眾,在暴露反差感的同時告訴觀眾,作品真正重要的是內核(和經費)。
如果你還喜歡以下動畫作品,那麼你可能也會喜歡《靈能百分百》:《一拳超人》ONE老師筆下的另一部出圈佳作;《日常》超現實日常;《血界戰線》在新時代的日常背景下融入戰鬥與思考
咋哇~咋哇~
福本信之的漫畫以鋸齒狀線條、扭曲五官、尖如錐子的下巴聞名,角色彷彿全員“面癱變異”。動畫化后(Madhouse製作)保留原作風骨,被戲稱“用臉殺人”。作為敘述逆境無賴開司的賭博故事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本作用極具張力的劇情和癲狂的畫風為觀眾展現了什麼是賭徒的絕望與瘋狂,什麼是人性的扭曲和複雜,以及什麼是希望的可貴。
樓主第一次知道這個作品還是因為看《動物世界》,後來知道了《中間管理層利根川》原來是這個系列的衍生作品。抱有期待的心情看了這部已經是十幾年前的2007年的作品,仍是深深被勾住了情緒。在這部作品極為罕見的畫風加成下,賭博劇情的張力變得異常之大。而且許多賭局都是非常簡單的規則背景,在這樣的設定下,微表情的解讀、概率的計算、人心的互相操控以及絕對的運氣就成了勝負關鍵和看點。
然而,儘管這部作品好像講述著男主開司通過努力不斷獲得成功的故事,但實際在第一季的最後卻是以開司的失敗告終的。《賭博默示錄》撕開童話面具,告訴你“努力會被利用,善良可能致命”。冠以賭博的名字,實則為最好的“戒賭宣傳片”。看著開司反覆墮落又成功的又墮落的反熱血套路,不知道有沒有觀眾會聯想自身,比如樓主經常會覺得不能再這樣墮落下去了(指已經到第六周了還沒怎麼學習)。福本老師所畫出的這位亂髮如雜草、黑眼圈深陷同時肢體比例略微失調的失敗者形象在觀眾們的心中早已留下了深刻形象;而當他成為了清醒的抗爭者時,這部作品對黑暗中的資本主義的暗諷突然浮上水面,引人深思。
在看完這部作品后,可以繼續選擇看第二季《賭博破戒錄》,還有真人版的三部電影。同一作者的《鬥牌傳說》也是非常精彩的戒麻將宣傳片。
“當你覺得穩贏時,已經掉進了獵人的陷阱。”這種用“醜陋”解構“體面”的勇氣,讓本系列作品成為一面照出現實荒誕的哈哈鏡。在這個世界里,沒有美型主角,只有被債務與慾望撕扯的“怪物”。現在回想起來,開司那尖銳如刻刀的鼻子,可能既是引來厄運的“避雷針”,也是用來刺穿社會暗面薄紗的有力武器吧。
如果你還喜歡以下動畫作品,那麼你可能也會喜歡《賭博默示錄》:《狂賭之淵》愛看美少女賭;《遊戲人生》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賭博;《朋友遊戲》以“友情”為名的殘酷賭局;《彈丸論破》突然發現彈丸好像也是某種意義上的賭博()
樓主承認,可能有些作品的畫風讓人第一眼看下去想到的是還挺獨特,第一眼看到《乒乓》的時候樓主想的是這是什麼鬼。作為2014年眾多作品中鶴立雞群的一位,樓主是在十年之後才看的它;既然它有著這樣奇特的畫風還能讓人稱讚,那我倒要看看是什麼個事;而不得不承認,《乒乓》給樓主帶來了一次難以忘懷的觀看體驗,即使本人並非乒乓球運動愛好者,但它卻也同樣讓樓主有止不住看完的意蘊。
作為松本大洋和湯淺政明的組合作,抽象和意識流又一次獲得了完美的具象化,乒乓的畫風可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部作品。在樓主的認知里這兩位的作品是一種另類的“意識流”,而他們的獨特風格有一種菜端上來嘗一下就知道:哦,原來是他們做的的那種感覺。可以說乒乓給觀眾的初印象暴擊是極其深的,粗獷的毛筆線條在動畫化的大手下,形成了潦草的寫意派;五官並不美型、甚至可以稱得上醜的人物和初期意義不明的分割畫面、色塊飛濺會讓人一開始以為是“經費不足”,然而繼續看上去就會發現並非如此……
這部作品的突出之處在樓主看來無法用簡單地幾段化來進行推薦,那這裡就簡單講一些樓主個人很喜歡的點吧。首先吸引樓主入坑的其實是牛尾憲輔的配樂。(在樓主查得資料內)作為牛尾老師第一部參與配音工作的TV動畫作品,他成功地將電子音效融入了乒乓球撞擊聲。關鍵場景的《Night Cruising》和《Hero Theme》等bgm用獨特的音效勾住觀眾的耳膜,在雙眼被畫面擊打之時,雙耳也在接受洗禮。
其次給樓主留下印象最為深刻的那就是可以堪稱日本動畫史上最為標準的中文配音了,畢竟本作少有的真的請了中國配音演員來完成角色孔的中文日文台本。說中文的真實感和說日語的違和感交織,讓觀眾更加感受到了活生生的角色形象。孔是個極具人格魅力的角色,在本片中也是描摹篇幅很多的角色之一。儘管被戲稱為“高級經驗包”,但看到他為了自己的未來而不斷努力,克服相對缺少天賦的障礙時,每一個普通人應該都會為之動容。看到孔在輸過多場之後的迷茫然後釋然,可能很多人會聯想到自己吧(醒醒啊你可沒有孔那麼有才能還努力上進)
除了描繪了孔的立體人設,本作還塑造了多位飽滿的人物形象,不僅peko、smile和風間等作為明線人物,還有三位教練、一些失敗者等作為暗線襯托。整部作品就是在描寫天才和凡人們的交織,儘管如此,作品一再體現的smile的、風間的甚至是peko的才能,在最後還是想告訴我們乒乓並非人生的全部。亦可以說,這些被稱為天才的人們也有被人們認為或者自認為是凡人的時刻;他們的才能如果只在球桌上檢測,那似乎一切球桌以外的諸如友情、努力還有團隊什麼的好像都可以拋棄了。樓主之所以給這部作品的簡介是“不只是天才狂想曲”,也許是因為天才和凡人可能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吧。一個人其實既可以是英雄,也可以是凡人。大家既想像著自己作為天才傲視全場的姿態,也習慣於作為凡人每天思考活下去的常態;而當大家都去思考到底是為誰而打球的時候,也許在此刻沒有什麼天才凡人之分,只是大家都想要回到乒乓球讓自己最為開心的那個初心時刻吧。
《乒乓》選擇用粗粝的筆觸解剖青春:天賦是詛咒,努力未必有回報,英雄主義終將讓位於生活本身。那些看似潦草的線條,實則是給所有“自覺不夠特別”的普通人的情書——正如Smile最終領悟的:“乒乓很有趣,但人生不止乒乓。” 這種用“怪異”包裹“真理”的勇氣,讓它成為了運動題材中永遠叛逆的怪胎,也是照亮庸常現實的一束異色光。
樓主感覺自己寫這部分的時候寫的亂亂的,但是亂亂的感覺不也是乒乓帶給觀眾的感覺嗎(不是)
如果你還喜歡以下動畫作品,那麼你可能也會喜歡《乒乓》:同樣為湯淺政明老師的作品《四疊半神話大系》《惡魔人crybaby》;體育題材的其他詮釋法《三月的獅子》《強風吹拂》
湯淺政明的風格和牛尾憲輔的配樂在熟悉了之後真的有一種一吃就能猜出來的獨特感。
2018年,永井豪的邪典漫畫惡魔人得到了現代化重構,在web上開始放送。結合“血肉橫飛”與“哲學暴論”,許多人對其盛讚有加,可是大膽的畫面和許多重口情節也讓部分觀眾生理不適,可能Netflix真的該好好加強分級吧
本作在保留核心設定下(惡魔附體、撒旦滅世),加入了許多與現代相關的情節,如社交媒體審判下,美樹之死通過直播觸發暴亂,比原作更貼近網路時代;LGBTQ+隱喻:惡魔人集會中的跨性別者、同性接吻鏡頭,強化“異類被迫害”主題。樓主看完之後受到了不小的震撼,這部作品在2018推出還是有些超前了,讓人不得不佩服湯淺的腦洞。
本作儘管部分設定超前,提供的思考倒是比較傳統的哲學思辨。但即便傳統,當“人類才是惡魔!”成為社媒熱門標籤時,本作創作之初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在使用披著青春皮的黑深殘向劇情刻畫下,這樣的倒錯寓言反而能讓觀眾更傾向於去思考本作的主題內核。在劇情螺旋前進的時候,惡魔的指代已經不止是那個幻想中的形象了。當惡魔喚醒了人性之惡,大家在爭論著惡魔人和惡魔和人的區別時,所有被汙名化的個體都得到了指代。一部分人高呼處死惡魔人而一部分高呼我也是惡魔人的時候,當今社會下的群體癔症暴露無遺;儘管最終文明崩潰,但仇恨可能是不會消滅的吧。
不過話又說回來,看個番想那麼多幹嘛。聽著牛尾憲輔的混合工業噪音式的配樂去體會惡魔化時的張力,看著美樹一家的悲慘結局去感受單純的人情冷暖也是這部作品的體驗方式。對於這樣的邪典作品樓主本人其實不太推薦入坑,不過如果你是可以接受18+和重口情節的觀眾的話,這部作品一定可以給你帶來一些思考的。喜歡前衛風格、嘻哈風格音樂的觀眾也可以考慮看這部作品,畢竟它將惡魔集會和先鋒派藝術相結合,還是很令人印象深刻的。
最後再回到畫風的話題,引用一下湯淺老師被採訪時自己所說的話:“從我們的目標來說,就是希望稍微大一點年齡的人也可以觀看作品,因此採用了如今的畫風。”如果能接受的話,那確實會是一部與眾不同的觀看經歷吧。
當主流作品用美型人設與Happy Ending麻醉觀眾時,《惡魔人 Crybaby》選擇撕開所有偽善。它告訴你:“愛救不了世界,理性敵不過瘋狂,文明不過是野蠻披著西裝。” 那些被斥為“視覺污染”的扭曲線條,可能正是人性深淵的鏡子吧。
如果你還喜歡以下動畫作品,那麼你可能也會喜歡《惡魔人crybaby》:《惡魔人》上個世紀的惡魔人系列動畫,不過樓主沒有看過老惡魔人,有看過的盒u可以說一說;《四疊半神話大系》《獸爪》湯淺~;《不吉波普不笑》群像設定下的思辨作品;《寄生獸》《劍風傳奇》等等
去年七月,一部神奇的動畫作品上線了。或許之前還在聊畫風什麼的問題,可到了這部作品,可能已經沒有畫風可言了。“充滿原創驚喜”的這部舔甜歌姬,儘管被戲稱為學動畫一年的學生作業,但它卻用精巧的劇情深度和情緒張力,獲得了不少觀眾的喜愛。
一開始,可能有的觀眾是被其無厘頭喜劇風格所吸引的,但看著看著好像不對勁了。在幾乎每集一個反轉的超展開劇情下,大家發現這部作品的劇本有點東西。通過多重夢境的展開敘事,在現實和幻覺的交織下進行劇情推進,用抽象演出來引出反轉,不可謂之妙手重重。不僅敘事結構比較穩當,反轉密度之高讓觀眾們常常稱讚。而在人物塑造方面,本作所描繪的許多角色也成了去年的一些經典符合,如撕裂惡魔炸彈,外冷內熱的獵犬,“不速之客”等等,在聲優的演繹和誇張行為的加持下,體現了抽象畫風獨特的演繹感。
本作採用低成本3D建模(如角色圓潤造型、崩壞場景),卻通過MV式運鏡與分鏡設計(如子彈時間、夢境碎片化)來彌補質感缺陷;而久下真音創作的電子樂融合柴可夫斯基古典元素,片尾曲《P-P-P-PERO》的魔性旋律強化了大家觀看的沉浸感。從迪士尼歌舞劇般的演出到《盜夢空間》式的嵌套結構,這部作品可謂是新時代的文化雜糅了。
許多觀眾對本作的主題內核可能有著自己的想法,這裡就先不談論作品內核了。這樣一部極具視覺衝擊的作品,在導演masamori的獨自把控下,形成了高度的個人風格,即使畫面“像史一樣”但嘗起來卻味道驚豔。也許大家在看完後便會回味,原來這樣的抽象化畫面並非隨意而為,而是服務於敘事節奏和情緒表達的。
不過如果實在接受不了這種畫面,可以考慮雲劇情,比如看看泛式的劇情總結視頻也是很不錯的。
這部作品以“用糟糕外表包裹深刻內核”的姿態,成為2024年原創動畫的黑馬。它或許不符合傳統審美,但其對敘事可能性的探索與對現代人精神困境的關照,已足够让观众在困惑中会心一笑,又在震撼中陷入沉思……
如果你還喜歡以下動畫作品,那麼你可能也會喜歡《哎咕島消失的舔甜歌姬》:《妄想代理人》今敏導演的傑作,以“代理人的精神困境”為核心,通過夢境與現實的交織探討社會異化。高反轉作品《命運石之門》《死亡筆記》《進擊的巨人》。風格類似的其他的樓主暫時想不到啊
樓主一直在想要怎麼介紹這樣的一部作品,一部儘管畫風罕見,但可能是出圈梗最多的一部作品,一部僅在b站就有上億播放量的作品,一部在很多國家都有著極高熱度的動作番,一部其作者荒木老師的原畫曾參展盧浮宮的作品。可能現在還沒有看該作的朋友是確實無法接受其畫風的,不過在此,樓主還是簡單做個補番推薦吧,不過接下來僅是介紹動畫部分噢
JOJO系列以稜角分明的角色輪廓、誇張的肌肉線條、標誌性的“荒木線”(面部陰影排線)聞名,搭配高飽和度的色彩和浮誇的服裝設計,被觀眾調侃為“猛男時裝秀”,可能許多新觀眾因畫風怪異而勸退,但堅持觀看的觀眾往往被其劇情和角色魅力征服,形成了“越怪越上癮”的現象。而這部作品的許多內容也成為了全新的文化符號,達成了大規模出圈,如jojo立,不少替身名稱等甚至和奢侈品牌聯名,這代表著荒木老師的獨特畫風得到了時尚藝術的認可。jojo的獨特藝術性讓其成為動漫史上不可忽視的篇章。
在作品的戰鬥能力方面,從第一部的“波紋氣功”到第三部開啟的“替身系統”,JOJO的戰鬥從物理對抗轉向規則系智鬥,替身能力如“時間暫停”“空間操控”需結合環境與邏輯破解。而同時每部以獨立主角展開,但通過“箭”“石鬼面”等核心道具串聯世界觀,形成跨越百年的家族史詩。
荒木擅長塑造高人氣角色后將其“寫死”(如花京院、西撒),以犧牲推動劇情張力,拒絕復活設定強化悲劇重量。這樣的反套路敘事卻沒有一些煽情作品的矯情感,在動畫中的旁白加持下,這樣的處理顯得乾淨俐落,不得不讓人佩服荒木的劇情邏輯(不過有高人氣死了還是不太好啊)
同時,荒木也很擅長塑造各類標誌性角色,例如主角系列的各位喬家人,從大喬(喬納森)的紳士精神到徐倫(空條徐倫)的堅韌之愛,每代JOJO在保留家族血脈的同時展現時代特質。同樣在反派的塑造上,荒木老師也是一把好手,從迪奧到卡茲,從吉良吉影到神父等等,每一個都是極具獨特魅力的。複雜動機和美學設計在每一個人物身上都展現的淋漓盡致,這樣的反派也獲得了不少的粉絲。
樓主最喜歡的一部是第四部,主要是因為日常解構下的單元式劇情結構讓觀看比較平和,以及吉良吉影的“killer queen”很帥(不是)。大家一定也都有自己喜歡的那一部吧,不管喜歡哪一部,希望第七部速速動畫化吧。
可以看出David Production(大衛社)真的對這個系列很用心,通過動態變形、色彩爆炸、鏡頭拉伸等技術,將荒木的靜態漫畫轉化為“會動的浮世繪”。又如奇怪的配色突變、標誌性的召喚替身的電子音等等,都給觀眾留下了極具記憶點的製作印象。而歐拉歐拉等名梗也許多年以後,還是會被愛看動畫的大家廣為流傳的吧。
如此一回顧,jojo的反主流畫風反而成為了一種藝術標杆;看著角色硬朗的身體排線、潮流的服裝設計、反現實的背景色調,做出違背物理法則的站立姿勢,自己口中喊一個替身的名字會不會就是螢幕前的你曾經也幹過的事情呢?荒木飞吕彦对主流审美的叛逆与超越開闢了一條獨特道路,也許喜歡他的作品的觀眾也像替身使者一樣是互相吸引的吧。
如果你還喜歡以下動畫作品,那麼你可能也會喜歡jojo系列:《全職獵人》富堅義博筆下的長篇戰鬥智鬥向作品;《靈能百分百》《一拳超人》超能力戰鬥;還有許多戰鬥番等等等等等等
好啦那麼這期就先講這麼多啦。樓主以畫風為話題來推薦些作品,但其實在許多人眼中奇怪的畫風不過無傷大雅,有時甚至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在一些實在接受不了畫風的觀眾看來,其實雲劇情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無論如何,大家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動漫作品就是最好的,下期再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