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不良飲食習慣:你的日常行為中踩中了多少雷區?
更新于:2025-03-26 09:51:18

同樣是“吃”,有的“吃”出了健康,有的反而“吃”出了疾病,可見“吃”中大有學問。這學問就是要樹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合理平衡的膳食營養,遠離不良的飲食習慣。

一、吃零食和洋速食過多。

受西方飲食模式的影響,食品種類的增加,食品廣告的宣傳,學生吃零食和洋速食增加廠。很多小食,如味精紫菜、炸薯條、蝦片、炸雞腿、巧克力、霜淇淋、牛油蛋糕等等,大多是高脂、高糖、高鹽、高味精食品,甚至含過多的添加劑,營養密度低,營養價值不高,學生過多進食這類食物容易導致肥胖、齲齒,也會影響正餐的胃口,應少吃為佳。確有必要補充小吃時,如參加體育活動后或考試期間,可適當選用全麥麵包、牛奶或豆奶、果仁或水果等。

二、用含糖飲料代替白開水。

要知道,大部分軟飲料pH值在2.0~4.0之間,含有蔗糖和其他糖類,果汁饮料含有天然果糖、葡萄糖。所有這些成分都增加致齲的危險性。過量飲用導致糖攝入過多,可引起肥胖;有的飲料含有咖啡、可樂等成分,有利尿作用;有的含有合成香料、色素或防腐劑,會影響胃腸功能,加重腎臟負擔。實際上,飲含糖飲料不如喝白開水,這是因為白開水易解渴,進入人體后立即發揮其調節體溫、輸送養分和消除廢物等功能,因此,建議學校和家長要引導學生多喝白開水,少喝飲料。

三、挑食或偏食。

據家長和學校反映.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喜歡喝牛奶,不愛吃豆腐,不愛吃水果,蔬菜也吃得很少,對魚、肉、蛋則挑著吃。這樣容易造成營養素不均衡。學校和家長要引導學生吃多種多樣的食物,特別要強調對奶類和豆製品的攝入。

四、盲目節食減肥。

有的青少年尤其是女孩,往往為了苗條而盲目節食減肥。不吃早餐、只吃青菜不吃肉、一餐只吃小半碗飯者大有人在。結果引起體內新陳代謝紊亂,抵抗力下降,出現低血糖、低血鉀,有的甚至因節食導致“神經性厭食症”。專家認為,正確的減肥辦法應是合理控制飲食,多參加體力活動,使能量的攝入和消耗達到平衡,才能保持適宜體重。

五、隨便購買無衛生保證的街頭食品。

眼下街頭無衛生保證的食品可真是“琳琅滿目”,什麼烤羊肉串、臭豆腐、蘿蔔牛脯滿天飛。有調查資料表明,校門附近食品攤點和街頭食品攤點整體衛生狀況不合格率達70%;持有衛生許可證、健康證的從業人員不到一半,食品污染嚴重,餐具未經消毒,濫用食品添加劑和調料。這些都很容易引起食源性感染,危害學生健康。

5個不良的飲食習慣已經為大家介紹了,想要擁有健康的體魄就要摒棄不良的飲食習慣,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更多的不良飲食習慣,希望大家要引起重視:7大“折壽”飲食習慣八成人都這麼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