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人,能在關係中永遠有魅力?
更新于:2025-03-26 08:10:51

答案是“不擰巴”的人。什麼是擰巴?就是指一個人性格中比較彆扭的部分,愛較勁,對他人和自己都非常敏感。

比如說一個人對你稍微有點冷淡,或者態度不怎麼好,你就會想:他是不是不喜歡我?他是不是對我有意見?這段關係是不是要完了?然後開始不斷地擔憂和焦慮。可能在這個過程中,可能你也會安慰自己,說我也沒做錯什麼呀?但安心了沒一會兒,就又會開始控制不住地焦慮起來。

這就是擰巴,對自我價值,以及對對關係的安全感,都缺乏統一的確定性。心理學上有一個理論,叫做“自我損耗理論”,講的是:儘管你什麼都沒做,但你的每一次選擇、焦慮、糾結都會損耗你的心理能量,每消耗一點心理能量,你的執行能力和意志力都會下降。

那一個人為什麼會擰巴呢?從根本上分析,源於一個人的人格,缺乏內聚且穩定的內核,用心理學術語描述,即缺乏“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指的是一個人的人格結構協調一致,具有統一性和連續性。換句話說,內部的能量凝聚而不分散,並且這種狀態持續存在。

一般來說,小時候經歷過嚴重的被拒絕、被否定、不被允許的人,長大後都會缺乏“自我同一性”。比如說,一個人從小就被教育得很乖,不被允許撒謊,也不被允許撒嬌,一定要獨立,那她長大後,在親密關係中就會很擰巴。一方面她不敢提出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不好意思撒娇,總覺得撒嬌是非常羞恥。

但她可能看到別人通過甜言蜜語,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會嫉妒,而她又會因為覺得嫉妒是一件不正確的事,於是就會不斷自責、內疚,這種負面的情緒散發不出去,就會轉變成自我攻擊,成為破壞自己的力量,也就是一個人擰巴的來源。

所以擰巴的源頭,其實就是跟一個人“壓抑的自我”有關,她內心不自洽,不具有“自我同一性”,那她發展出來的,更多的就是自我攻擊,也就更容易情緒化、不穩定。

明白嗎?打敗一個人的,從來不是外部的阻礙,而是內在的衝突。消耗你的,也從來不是他人的評判,而是自我的脆弱。自我同一性,是自洽和鬆弛感的基礎,缺少它,人就很容易陷入拧巴、自證和情緒內耗的沼澤中。那缺乏“自我同一性”的人該怎麼辦?

1、尋找擰巴的源頭,接納真實的自己。

很多人擰巴,是因為小時候被拒絕得太多了,不被允許的東西太多了,他被深深地框在了小時候的那部分感受裡。

比如說有的人從小很缺愛,她想從伴侶那裡補足自己小時候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的愛,於是不斷地討好、壓抑自我,但結果呢,反而體驗到了各種各樣的不幸福;再比如,有的人他就是內心很有yu望,很有野心,很想拚命往上爬,但他從小的教育告訴他,要老老實實,不能拜金,不能物質......於是他就會特別痛苦,因為他的想要的,和實際做的是不統一的,他的“攻擊性”沒有釋放出來,就會轉而不斷地攻擊自己。

所以你要學會允許自己,理解自己,接納自己,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就允許自己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只要不違反道德,在正確的三觀下,你完全可以釋放出自己的“攻擊性”,去爭取自己想要的。

2、調整看問題的角度,關注“本我”的需求。

從弗洛德的心理學角度分析,人有本我、自我、超我三個形態同時存在。“本我”就是一切以快樂出發的生理本能,而“超我”是社會道德準則,“自我”則是處於現實中的我。

可以說所有的情緒問題,什麼擰巴、內耗、焦慮啊,都是因為你的“自我”無法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間的矛盾,你的“超我”太在意別人的眼光,但你的“本我”又追求簡單的快樂,於是你才會總是不自覺地端著,顯得特別擰巴。

所以找到你的“本我”,盡可能地關注它的需求。想哭的時候盡情地哭,想笑的時候盡情地笑,相信“一切事情發生接有利於我”,“這個世界沒有什麼能真正傷害我”,這樣你才能鍛煉出一顆強大的內心,才能發展出自我的價值感,明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