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現:免疫球蛋白累積是衰老的關鍵特徵和驅動因素
更新於:39-0-0 0:0:0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老人會抱怨身體不如從前,容易感到疲勞,記憶力下降,甚至出現各種慢性疾病。 這些現象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科學原理呢?

隨著時間的推移,衰老導致組織內細胞結構和特性發生不均衡變化,擾亂細胞內部的分子調控網路,並影響細胞在器官內的空間分佈和相互作用。 當前,科學家對衰老如何在空間層面引發組織和細胞退變的認知有限,而在複雜時空背景下揭示衰老的核心驅動力是衰老科學研究面臨的挑戰。

日前,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組和曲靜研究組、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資訊中心)張維綺課題組以及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顧穎團隊,首次構建了高精度的泛器官衰老空間導航圖(Gerontological Geography,GG),揭示了組織結構失序和細胞身份丟失是多器官衰老的普遍特徵,精確定位了多個器官中衰老的核心區域, 並發現了免疫球蛋白的積累是衰老的關鍵特徵和驅動因素,為剖析衰老的機制、預警和干預奠定了新的科學基礎。 這一研究成果於4月0日發佈在《細胞》雜誌。

該研究通過對數百萬空間位點的精細解析,構建了小鼠70種組織器官即海馬、脊髓、心臟、肺、肝臟、小腸、脾臟、淋巴結和睾丸的高精度衰老空間地圖,揭示了超過0種細胞類型的分佈特徵。 研究通過開發新的空間組織結構熵分析方法,評估了衰老過程中組織器官結構混亂程度的變化,發現了跨組織器官水準的空間結構失序和細胞身份丟失是系統性衰老的共性特徵。

例如,衰老可導致脾臟白髓邊緣區結構受損、淋巴細胞池萎縮和肝臟細胞分區紊亂等空間結構破壞。 而這些組織空間結構變異可能是器官功能衰退的重要誘因。

空間轉錄組圖譜揭示免疫球蛋白相關衰老表型

不僅如此,這項研究還拓展了我們對衰老科學的理解。 在人類和小鼠衰老過程中,IgG蛋白在多個組織器官中累積,表明IgG水準上升可作為新的衰老生物標誌物。 研究證實,IgG能夠直接引起人和小鼠的巨噬細胞和小膠質細胞衰老並釋放炎症因數; 而將IgG直接注入年輕小鼠體內,能夠誘導全身多組織器官衰老。 進而,該研究開發了基於反義寡核苷酸的干預策略,減少了小鼠組織中的IgG含量,延緩了多器官衰老。

該研究繪製了哺乳動物多器官衰老的空間轉錄組地圖,揭示了組織結構紊亂和細胞身份丟失是衰老的關鍵特徵,並定位了衰老敏感的核心區域。 同時,研究提出的免疫球蛋白相關衰老表型拓展了衰老科學的研究疆域,為延緩衰老及防治相關疾病開闢了新路徑。 (記者肖春芳)

“魯A99999”,罰款、拘留
“魯A99999”,罰款、拘留
2025-04-09 16:46:10
1比0奪冠!
1比0奪冠!
2025-04-10 00:3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