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了!拉尼娜下春季還沖30度,這是真的是春季嗎?這似乎給不少人的感覺,都已經是夏季了,這真正夏季到來還得了?
所以,看到這樣的氣候變化,不少人都在熱議,這2025年是不是夏季更加的熱,這有點嚇人一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這樣的氣候模式正常嗎?
下面就一步一步來看看,不得不說,氣候的變化可以說非常複雜,真的是在一步一步的讓很多人出乎意料。
的確,不少人想到拉尼娜現象的發展,第一反應就是“冷”,這是一個氣候變化的特殊性因數。
而我國在3月中旬新披露的——“全球變暖疊加拉尼娜 氣候“冷信號”為何難擋“高溫”?”消息之下,再次提到了拉尼娜的發展問題,那就是從歷史資料分析表明,在多數的拉尼娜年,冬季歐亞中高緯大氣環流經向度較大、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較常年更加頻繁,我國冬季易出現氣溫偏低的情況。
所以,這使得很多人看到拉尼娜發展之下,第一反應是什麼?那就是拉尼娜出現之後,其冷空氣會非常多,並且非常的寒冷,以至於冷冬的出現概率較大。
然而從NOAA在3月公佈的新一輪的數據趨勢大家也看到了,就是拉尼娜的發展在2月還在繼續,恰好是超過了-0.5度的這個閾值,但從趨勢上來看,其接下來發展的概率並不大了,並且是減弱之中,只不過在減弱之下,或者說結束之下,其影響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特別是對接下來1—2個季節的氣候影響較為明顯。這也說明瞭春季的拉尼娜影響還會繼續,所以,這一點是沒有任何的問題。
當然,從長期趨勢來看,此前也給大家說明瞭NOAA給出雙重拉尼娜的趨勢呈現,與中性的概率保持在40%的狀態,雖然不是很強,但相比厄爾尼諾的發展概率要大很多,作為長期數據,大家也就先看看就行。
但這短期之中無論是根據自身的發展,還是根據趨勢發展,都說明瞭其拉尼娜的發展很明顯。那這就是很多人比較疑惑的,奇怪了!拉尼娜下春季還沖30度,這拉尼娜的效果在哪裡去了?不是說要降溫嗎?反而變得更加熱了,這是不是很驚訝?其實這並不驚訝:
第一、拉尼娜的發展也並不是決定我國氣候的唯一因數,就如在冬季之中,雖然拉尼娜對我國的影響明顯,但它也沒有導致冬季偏冷是吧,反而是偏高了一點,因為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北極渦旋等一些中高緯度環流系統的階段性變化,也是影響我國的氣候變化重要因素。
第二、全球變暖的效果越來越激烈,這是一種趨勢,全球變暖之下,我國近年來拉尼娜發生后,出現冷冬的概率顯著減小,這說明什麼?那就是全球變暖的發展已經是引發氣候波動的關鍵性因數,也不是它獨自可以決定的。
第三、春季本身就是冷空氣逐步走向減弱的時段,並且這也是符合季節性特點。
所以,其實拉尼娜下春季還沖30度,這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也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算不上什麼特別奇怪的事情。
只是在升溫的狀態之下,讓很多人都比較驚訝,這是一個複雜的變化過程,高壓脊,冷空氣轉變等都是其氣溫變化的過程,那麼,大家正常看待其實也就行了。
其實站在全球變暖之下,熱與不熱已經是一個“爭議性”的問題,因為沒有最熱,只有更熱的趨勢變得越來越激烈,在前幾年大家也看到了,不少人都在說,可能未來35度就不算熱,而40度才可以將其定位熱、高溫的界限了,這都說明瞭氣候極端化是越來越強。
這主要是來自全球變暖之下帶來的問題,那就是全球變暖的氣候背景下,平均溫度升高,高溫天氣也趨於頻繁,極端高溫事件增多增強或已成為新常態。
而且階段性大氣環流異常是區域高溫天氣形成的直接原因,如我國東部地區高溫主要受到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西風帶暖高壓共同影響,在暖高壓控制的地區盛行下沉氣流,天空晴朗少雲,不易成雲致雨,太陽輻射強,近地面加熱強烈,在高壓系統異常強大且穩定維持的條件下,極易形成持續性高溫天氣。
所以,其實全球變暖就在推動這些極端性高溫的發展趨勢呈現,當然具體有多熱,這個是無法精確的,但從氣候的演變歷史大家也應該看到了,極端性的高溫是比較多了,雖然說部分機構認為,今年在拉尼娜現象之下,整體的全球平均氣溫可能會稍微減緩一點,在季節性的變化之下,還是要注意熱的問題出現,因為這是趨勢,是長期以來的趨勢。
當然,在熱的說明之下,其實也關係到了降雨的發展等問題,按照我國國家氣候中心預測,就我國而言,在今年的春夏季,多雨區容易出現在北方地區,就全球而言,印度、印尼等國家可能因降水偏多而導致洪澇災害,阿根廷東部等地區則可能由於降水偏少而出現乾旱。
這個趨勢說明瞭,在北方可能注意雨多一點,對於南方來說可能相對較為弱一點,但這隻是預測說明,階段性的天氣變化過程,大家還是需要警惕,這就是基本情況。
的確,全球變暖的影響不僅限於極端性的氣候問題,而針對地球的氣候臨界點變化問題來講,也是在跟隨轉變。
在全球氣候變化之下,氣候臨界點的問題變得也是越來越不穩固,而且科學家們已通過研究識別了16個氣候“臨界點”,包括:
北極冬季海冰融化;格陵蘭冰蓋崩塌;巴倫支海冬季冰迅速流失;北方永久凍土迅速解凍;北方永久凍土崩塌;北方森林南部枯萎;北方森林北向擴張;拉布拉多海和亞極地環流崩潰;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減弱;撒哈拉與西非季風增強;亞馬孫雨林退化;低緯度珊瑚礁消亡;極地外高山冰川消融;南極東部冰蓋消融崩塌;南極西部冰蓋消融崩塌;南極東部冰下盆地崩塌。
在這些氣候臨界點之中,不少的研究已經指出了,很多氣候臨界點已經動搖或者在動搖之中,其可能出現徹底崩塌的情況,一旦出現崩塌之後,地球的整個系統都可能發生大亂,從而帶來更多難以想像的氣候變化。
所以,全球變暖之下,不好的氣候模式可能更多,那麼人類應該如何做呢?肯定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多植樹造林等等,這樣才有可能改變氣候模式,不然是沒有辦法的,這就是基本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