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反覆運算加速,老車主如何避免“背刺”命運?
更新于:2025-03-26 05:34:05

在當今的汽車市場中,一股不同於傳統燃油車時代的新潮流正在湧動。曾經,數碼產品領域流傳著“早買早享受”的箴言,但在汽車圈,這一規則似乎正在被顛覆。不少老車主在購車后不久,便發現自己的愛車迅速貶值,甚至被新款車型的技術和功能“背刺”。

以一位網約車司機為例,他購買了一輛秦Plus,本想通過開網約車賺回成本,卻不料一年下來,賺的錢還不如車降價的幅度多。這一現象並非個例,而是汽車市場,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今年,汽車市場呈現出兩大顯著趨勢。一是技術競爭愈發激烈,各大車企紛紛主打“全民智駕、科技平權”。比亞迪率先在10萬級車型上推出了高階智駕系統,而嵐圖、上汽、廣汽等車企則與華為合作,提升新車的智駕和座艙科技含量。據統計,華為的車企合作夥伴已超過20家,智駕裝車率的提升也在逐步降低智駕成本。

同時,小鵬汽車將高階智駕作為入門標配,零跑B10更是將雷射雷達帶入了15萬級市場。這預示著,今年高階智駕、智慧座艙等科技性能的溢價能力將被打破,新款問界M8以36萬的售價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另一大趨勢則是價格戰的再次升級。特斯拉率先提出的“五年免息”政策被大部分車企跟進,而大眾、日產等合資車企也開始學習新能源車企,採用“一口價”銷售策略。可以說,新的一年裡,價格戰不僅不會停止,反而變得更加激烈。

在這場技術革新和價格戰的雙重刺激下,入門級車型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售價卻越來越親民。然而,這也讓不少老車主感到被“背刺”。與“等等黨”的喜悅相比,老車主們往往感到委屈,甚至聯名聲討車企,要求為已購車輛升級新款配置和功能,並提前公佈後續新款的升級反覆運算資訊。

回顧燃油車時代,新車的更新基本遵循“4年中期小換代,8年徹底大換代”的原則。每年的年度改款大多只是對外觀和配置進行微調,售價變化不大。這既照顧了老車主的情緒,又保證了穩定的保值率。然而,在新能源、智慧化和價格戰的衝擊下,智能電動車的更新規則已經徹底改變。

如今,大多數主流新能源車都支援OTA升級功能,買車後能像手機一樣進行軟體更新。但市場競爭的加劇使得單純的OTA升級已無法滿足需求,更多涉及硬體的升級只能通過改款來實現。主流車企為了銷量紛紛掀桌子,年度改款已成為基本操作。而改款時間的不透明則導致了許多用戶剛買完新車就變成了老款。

對於老車主們的委屈,雖然情有可原,但車企們往往難以兼顧。因為購車時簽訂的合同只是針對當時的實車配置和功能,後續的改款升級和價格下降與已購車輛無關。除非車企出於良心考慮或為了安撫消費者情緒而做出補償,否則老車主們往往只能默默承受。

然而,也並非沒有避坑的方法。觀察發現,銷售速度、銷量和更新速度呈正比關係。新車賣得好、銷量大,更新速度和價格調整幅度就不會特別誇張。因此,消費者在購買前可以關注待購車型的市場表現、同級競品的銷量以及廠家的盈利情況等資訊,以增加自己的談判籌碼和避坑能力。

儘管“背刺”老車主現象在短期內難以根除,但我們也呼籲車企在技術創新、自身利益和使用者權益之間尋找平衡。長期來看,只有等到智慧汽車市場像燃油車行業一樣成熟,這一矛盾才能得到緩解。在此之前,消費者們或許需要更加謹慎地選擇購車時機和車型,以避免成為“背刺”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