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技術的迅猛發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傳統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注入強勁動力,並催生出眾多新興業態。在製造業領域,智慧電焊機器人等尖端智慧終端設備已投入實際生產,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生產靈活性。這些智慧終端不僅具備自我感知能力,還能進行自主決策,迅速適應各種複雜多變的生產環境。
AI技術還廣泛應用於製造業的研發設計、品質管控、供應鏈及物流管理等核心環節,為企業提供了柔性定製和安全生產的解決方案。在電力、農業等其他領域,AI虛擬調度員、AI獸醫助手等一系列創新應用也層出不窮,為相關產業的創新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為了進一步推動人工智慧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國家正積極推進“人工智慧+”行動計劃。隨著AI技術的持續進步和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這一高科技力量將為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新引擎,描繪出一幅未來產業的新藍圖。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的人工智慧相關企業數量已超過413.2萬家。僅在2025年,新增註冊的人工智慧相關企業就達到了約16.1萬家。從近五年的企業註冊數量趨勢來看,人工智慧相關企業的註冊數量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並在2024年達到了歷史高峰,新增註冊企業數量高達90.1萬家。
從地域分佈上來看,廣東省以超過62.2萬家的人工智慧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全國之首,佔據了全國企業總數的15.1%。緊隨其後的是江蘇省、北京市、山東省和浙江省,分別擁有33萬余家、32.5萬余家、28.7萬余家和24.7萬余家相關企業。這些地區在人工智慧領域的佈局和發展上展現出了強勁的實力和潛力。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勢頭強勁,但仍有一部分企業面臨著司法案件等風險。據天眼查風險信息顯示,涉及司法案件的人工智慧相關企業約佔總數的2.25%。這提醒我們在推動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同時,也需要關注並解決潛在的風險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