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3月22日)上映了一部國產懸疑犯罪片《怒水西流》,是黃渤“HB+U”導演扶植計劃里的首部電影,也是2018年就開拍的作品,現在終於有機會在院線上映。一些觀眾也因為當年《無證之罪》這部劇,見識過演員寧理的巔峰演技,他在本片飾演刑警隊隊長馮泰山。
本片開場幾分鐘的內容,不是很能入戲,因為體會到一些陳舊的調性,比如連環兇案,被害人皆是年輕女性。這些元素,如果沒有相對好看的故事,不但會落入俗套,更是沒辦法吸引觀眾看下去。好在之後的劇情不算拉垮,不過,類似的題材其實更適合拍成12集短劇,放入幾大流媒體平臺都設有的懸疑板塊。
不過電影的優勢在於,能在比劇集相對短的故事體量中及時給出更多資訊。因為劇多少還可以嘗試節奏慢一些,如果觀眾看不下去,還可以拉動進度條或者快進往下看。但電影如果不在短時間內看不到更多有意思的內容,觀眾就坐不住了,甚至感覺如坐針氈。
有的劇情和設定很容易會造成以上這種情況,比如看到從河中打撈的屍體,觀眾就會覺得又是老一套。而《怒水西流》的那個被包裹的屍體其實是一頭死豬。這倒是及時打破觀眾的慣性思維,而豬屍里藏著的那些提醒當年舊案的報紙和塑膠假耳,則引起了警方的注意,這也是拋豬人的目的所在。
除了儘快推進劇情和打破常規之外,氣氛的營造也有助於帶入觀眾的情緒與視角。比如在豬屍先後兩次出現后,年輕的女獸醫於娜(陳都靈飾演)也失蹤不見,這些資訊都指向了與此有關的養豬場。鏡頭在給這一家人特寫的時候,大概都能從其表情中讀出某種不安和詭異的氣氛。
這種氣氛自然也是要和懸疑犯罪題材相吻合的。正是在這些電影鏡頭語言的營造和協助下,細心的觀眾才能體會出段博文飾演的張小偉,和母親、哥哥、姐姐之間的某種距離感。通過之後的劇情我們瞭解到,看似嫌疑最大的張小偉,正是知道了更多關於之前兇案的秘密,才會有所行動,推進警方破案的進程。
直到馮泰山和助手黃鑫去養豬場了解情況后,才逐漸發現更多問題,比如非常容易讓人懷疑的張曉軍(王迅飾演),其耳朵聽力不好,需要助聽器才能聽到聲音,這不得不讓人想起死豬里藏著的假耳和當年舊案中割耳的作案手法。正是因為張小偉發現女友於娜的失蹤,才報了警,同時也預料到自己將要展開復讎行動。
當秘密被揭開,也是每個人傷口被撕開的時刻。劉敏濤飾演的母親閆慧茹,正是為了幫助兒子張曉軍隱藏當年的罪行,才模仿兒子作案,但這一步錯,就會引來更多的孽債。張小偉被他們領養後,本質上也是被他們囚禁。
少年時他的真名叫關小偉,在見證了張曉軍作案的過程后,從那一刻開始,他就會成為這家人養起來的囚徒。但少年終會長大,在自己所愛之人遭遇毒手後,這個年紀的他不能再這樣忍下去……
這類故事的結尾往往比較慘烈,就像最後草叢中的“審判”與對決,也是在各種驚悚和迷霧之後,必然要迎來的結局。但在殘忍背後,對比出了曾經回憶中的那份美好。而本片裡唯一美好的部分就是關小偉和於娜之間短暫的愛情過往。
演員層面,其實員警這個角色不算複雜,發揮的空間不大,所以寧理算是正常發揮,但沒有更多飆演技的機會。而心中藏有秘密的那一家人,才會更加考驗演技。就這一層面,他們的表現都是到位的。
王迅一改從前那些喜劇角色,演了變態殺手,其形象氣質與內心表達都證明他是可塑性很強的好演員;劉敏濤也是如此,既表現出了中年和老年時不同的閆慧茹,也把角色的神秘與兇狠傳遞出來,讓觀眾從第一眼看到她的時候,就有種深不可測的感覺。
段博文在戲中的沉默和隱忍,也很好地呈現了關小偉這個角色所處的境遇,從他的表情和小動作里多少能體會到他內心世界的緊張與不安;陳都靈飾演的於娜越是展現被母子倆傷害時的無助與可憐,越是能讓觀眾為這個角色產生憐惜之情。
另外,曾在《白夜追凶》里飾演法醫高亞楠的呂曉霖,這次飾演的張曉娟雖然戲份不多,但那種冷漠,也很符合這個角色的特徵,如果說母親閆慧茹是助紂為虐,那麼女兒張曉娟就是袖手旁觀。她對張曉軍罪行的熟視無睹,也最終會成為報復的物件。
懸疑背後的複雜人性自然是這類題材的亮點,本片在這個層面表現尚可,自編自導的首作能有這樣的效果,還是不錯的。還是開篇提到的那樣,我個人更看好導演馮勇沁能去創作類似題材的劇集,相信不同於電影的節奏和結構的掌控,更有利於創作者的發揮。
校對 廖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