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作為一部抗日經典劇,這部劇的質量算得上是非常強的,哪怕是後面出了那麼多抗日劇,愣是沒有一部能夠跟亮劍叫板,以至於這部劇至今仍然是一部經典之作,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當年的《亮劍》劇組能窮到什麼程度?這部劇當初能拍攝,算是夠可以了,要不是這樣,恐怕劇組能拍完都算是運氣好的結果。
首先,就是演員片酬方面,當時,作為主演的李幼斌,當時,他的戲份是最多的,據說當時一天有10場戲,就有八場是關於李雲龍的,那種工作強度和臺詞量都不是小數目,可這樣一個核心演員,人家能拿到的片酬是多少?答案是55萬,沒錯,比起現在的演員動輒幾千萬的片酬來,他只有55萬片酬,還是主演哦。
當然,這個窮不僅體現在演員片酬方面,更重要的,還是設備方面,隔壁一些劇組動不動七八台攝影機,各種大仰角和鏡頭交替不斷,而我們再來看亮劍劇組,會發現亮劍的劇組,大多數都是集中在了一個畫面裡面,甚至很少轉動和大仰角,鏡頭交替也不多,為啥?因為劇組窮啊,全劇組只有兩台攝影機,懂了吧?
也因為窮,導演連專業演員都請不起,就拿劇中的那個日軍騎兵隊長來說,他講日語非常流暢,可很少有人知道一件事情,扮演這個角色的演員楊清文,人家其實是這個劇組的司機,當時,楊清文會說幾句日語,於是,導演就把人家拉到劇組臨時來湊場面,硬生生湊到一起,不過,楊清文這一刻也跟著撿漏了,火了一把成了日軍專業戶。
因為窮,其他演員也是能兩次就肯定會多用好幾次,很多群演都是一個人分成N個角色,像旅部的通訊員,人家跟旅長走在一起,很快又閃現到了獨立團的趙剛這條線上,除此之外,你只要仔細去看,會發現很多演員都是這樣的情況,而道理就是因為當時的亮劍劇組太窮了,窮到沒錢請更多的群演了,不得不一個演員用好幾次。
最後,就是主演也要客串演一些別的角色,像魏和尚被殺的那場戲裡面,如果你足夠細心會發現,當時,打劫魏和尚的人裡面,我們能看到三個熟悉的身影,這不就是導演陳健、常乃超和李雲龍嗎?沒想到他們也是土匪,為啥?演員不夠了,只能讓他們三個人臨時充場面,不然,都不知道怎麼處理比較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