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郭晶晶的一張閨蜜聚會照在網上曝光。
照片中,郭晶晶依舊低調地坐在餐桌角落,但眼尖的網友發現,與郭晶晶同桌的閨蜜並不簡單。
同桌的有港圈的“名門望族”,“電池大王”的兒子和他的妻子黃佩茵等。
多人圍桌而座,喝著小酒聊著天,氣氛十分融洽、和諧。
據說,作為新一代名媛的黃佩茵,25歲就開始在商場拼搏,還成為了最年輕的酒店從業者。
照片流出後,許多人十分疑惑,作為“豪門闊太中的清流”,郭晶晶為何會與上層名流的黃佩茵結識,並相談甚歡?
但這不就是成人社交的殘酷真相嗎?
奧運冠軍的頭銜,加上超級豪門的標籤,郭晶晶能擁有富婆閨蜜,那是毫無爭議的事實。
其實,郭晶晶交往的富婆閨蜜,遠不止一個。
去年10月,郭晶晶出現在香港名媛蔡一鳳孩子的生日宴會上。
因為郭晶晶同樣在10月出生,蔡一鳳還貼心地為郭晶晶準備了一份蛋糕,讓郭晶晶成為派對的主角。
蔡一鳳出身身家數十億的豪門,家族產業十分龐大,身價也被預估達到20億。
此外,郭晶晶與豪門貴婦徐勤也有過單獨的聚會。
徐勤的丈夫是醫學美容界的知名醫生,身家也十分豐厚。
徐勤本人也同樣優秀,浙江大學法律系畢業后,又到倫敦中央聖馬丁學院進修。
如今,除了負責公司業務,她還是一名業餘畫家。
俗話說:你的高度,決定了你圈子的層次。
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就會結識什麼樣的圈子。
當你強大的時候,你的圈子會自然而然變得強大起來。
相反的,當你弱小的時候,哪怕你結識了許多厲害的人,對你而言也是無用的。
成年人的社交,更看重對方的價值
自媒體人高太爺,大學時期曾任職學生會副主席。
交友甚廣的他,每逢過節,就會收到許多人發來的祝福簡訊,這讓他感到滿滿的自豪。
他一直認為,這是一筆豐厚的人脈資源,因此始終小心翼翼地維護著。
有一年,他急需一筆錢,資金缺口有25萬。他想著找幾個平日關係要好的朋友搭把手,總能湊夠數。
那天,他前前後後發出了十多條消息,等了許久,他只收到3條回信。
其中有2人不過是在找各種藉口推脫,只有一人借了他2萬。
這個結果,他是萬萬沒想到的。
他以為那些朋友會爭相幫忙,然而他深陷困境時,竟只有一個人願意提供幫忙。
他以為能夠輕輕鬆鬆湊夠25萬,不料最終到手的,僅僅只有2萬。
記得楊奇函曾說過一段話:
“如果你是一個普通學生,上午圍觀了成龍的新片發佈會現場,下午旁聽了馬斯金的制度經濟學,晚上買票參加了李澤楷的慈善晚宴,這些能說明什麼呢?
“即便你在朋友圈或微博上向世界人民描述你和成龍、馬斯金、李澤楷等人多麼熟悉,又有什麼意義呢?
“你向成龍要簽名時,成龍的保安依舊會攔住你,馬斯金不會給你寫推薦信,李澤楷也不會跟你合夥做生意。”
這段話雖然顯得人情涼薄,卻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成年人的社交,許多時候,只在意你站得多高、走得多遠。
若自身沒有交換價值,一切都是無效社交
《武林外傳》中祝無雙的扮演者倪虹潔,就親身經歷過所謂的“人性涼薄”。
《武林外傳》電視劇版大火后,工作人員繼而籌備拍攝電影版。
電影版聚齊了原班人馬,倪虹潔到劇組的時候,還想著與之前一樣,收工後大家可以一起吃個飯一起聊個天。
但讓她沒想到的是,僅僅4年時間,許多東西就變得不同了。
直到電影殺青,所有人都沒有聚過一次餐。
倪虹潔曾哽咽地說道:
“我原以為大家會和原來一樣拍戲,可他們都變得很忙,差距越來越大。
原來特別親的一家人變得有些疏遠,在一些小事上,各自的公司也會有一些爭搶。看著他們計較,我心裡挺不好受,覺得世事非常現實。”
在人氣與流量不可或缺的娛樂圈,體現的更是社交的殘酷。
當大家處於差不多的層次時,可以一起吃一起喝一起聊;當大家的層次開始分化,開始高低不同時,曾經所謂的“友情”大多時候只會隨風而逝。
就如德魯克所說:“如果一段交往不能給你帶來絲毫利益,就會被你本能地捨棄。”
唯有彼此足夠強大、足夠優秀,大家才能坐在一起談天說地。
之前節目上有一幕讓人看得十分養眼,央視幾位主播聚集在一起,女主播知性得體,男主播有顏有才,畫面十分和諧。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真正讓他們聚到一起的,不是工作,而是曾經那些無名歲月里,勤勉耕耘的自己。
節目中,幾位主播透露了自己曾經的學業成績:
張蕾:“我當時是藝術類第一。”
尼格買提:“我也是第一呀。”
康輝:“誰不是第一?”
撒貝南:“跟一幫還需要考試的人坐在一起,真的是……什麼叫考生?”
品品這簡短的聊天內容,只能說明:你的層次決定你的圈子。
《思維力》作者王世民說過:
“在你的價值未有效建立之前,不要浪費精力在圈子上,若自身沒有交換價值,一切社交都是無效的。”
實在是人間真理。
風墟先生把社交分為兩個類別,“共情社交”與“功利社交”。
具體什麼意思呢?
“共情社交”是指為獲得情感聯結與情感體驗,打發無聊,或因共同興趣而產生的社交行為。
共情社交與利益無關,大多只需要提供情感支援。
例如,我們與兒時夥伴之間的社交,就屬於共情社交。
但這類社交往往隨著一個人心智的成熟,而減少需求。
所以,許多兒時的夥伴,常常在長大後,彼此變得陌生,變得無話可說。
“功利社交”卻完全不同於“共情社交”。
“功利社交”是指為達成某一目的,或是從對方身上獲得利益而產生的社交行為。
這類社交,以交換價值為基礎。所以功利社交的目的,就是獲得“有效交換”。
成年人的社交,往往都屬於“功利社交”。
這個時候,你所擁有的價值越高,你的朋友也會越多,你所得到的説明也自然會變多。
這就如哲學家周國平所說:
“使一種交往具有價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價值。
“高品質的友誼總是發生在兩個優秀的獨立人格之間,它的實質是雙方互相由衷的欣賞和尊敬。
“因此,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有價值,配得上做一個高品質的朋友,這是一個人能夠為友誼所做的首要貢獻。”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