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3月23日,大皖新聞記者從宣城市委黨史地方志研究室瞭解到,近日,宣城市古籍整理工作又出新成果,《宣城古代詩詞全集補遺》完成編印,成為繼2012年《宣城古代詩詞全集》五卷本正式出版后的第六本地方古代詩詞集。至此,宣城市委黨史地方志室(市檔案館、市地方誌館)已對東晉至清末民初3700多位宣城籍及外籍詩人吟詠宣城的28000余首詩歌進行了整理輯錄,展現“歷史文化名城”豐厚的文化底蘊和“一城山水半城詩”的風采。
“宣城謝守一首詩,遂使聲名齊五嶽”。南齊著名詩人、宣城太守謝朓開創了山水詩的新風。詩仙李白“一生低首謝宣城”,留下“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等千古絕唱。謝、李之後,歷代名人雅士紛至遝來,覽勝抒懷,陶冶情操,紛紛以生花之筆吟詩賦詞、繪畫留景,在宣城留下諸多詩詞歌賦。
從唐朝開始,宣城出現有影響的本籍詩人。從盛唐時期“五言長城”劉長卿,到“宋詩開山之祖”梅堯臣,從元代“名高一代,文明千古”的貢師泰,到明代梅守德、沈寵、梅國祚、梅台祚、沈壽民等人為代表的龐大詩人群體,清代施閏章、高詠、梅庚、梅清等人以“宣城體”詩風獨樹一幟。這些詩人及其詩詞歌賦,使得這座古城不僅贏得“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的讚辭,更因謝朓、李白、杜牧等人的大量歌詠,享有“宣城自古詩人地”“中國山水詩成熟地”的美譽。
2012年11月,《宣城古代詩詞全集》五卷本完成編印出版,全書約350萬字,共收錄東晉至清末民初3600多位詩人23000余首詩歌。該書是全省最早編纂出版的市級古代詩詞集之一,其出版發行,既為學術研究提供了權威史料,又滿足了人民群眾誦讀詩歌的精神文化需要,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為切實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宣城市委黨史地方志室聯合宣城市歷史文化研究會,在廣泛徵集、多方考證基礎上,按照古籍整理規範標準,歷時多年續纂《宣城古代詩詞全集補遺》。全書約54萬字,收錄500多位詩人5000多首詩歌,致力於打造宣城古詩詞集大成之作。
大皖新聞記者曹慶 通訊員 王斐斐 汪麗萍 王 軍
編輯 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