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萬象硬核
編輯|萬象硬核
«——【·前言·】——»
2022年,在條子泥濕地,一眼望去,這裡不像是濕地,倒是更像大草原,然而這卻不是什麼值得高興的事。
這些草幾乎都是同一種,長得非常高,一根根豎在濕地上,它的葉子細長,葉面光滑,邊緣還帶著小鋸齒,顏色由深綠至黃綠變化。
開花的時候花序呈穗狀,每株可生長3-7個花序,這些花開敗之後就會產生數百粒種子,種子隨著潮水傳播,逐漸蔓延。
熟悉這種植物的人都知道它有多麼的可怕,只要有一粒種子落在灘塗上,不需要多久就能“佔領”整片灘塗。
1982年,江蘇東台花錢買下了8株,將它們種在了灘塗上,甚至還派了一支8人小分隊專門看護,生怕牠們死了。
然而這種草的生命力超乎人的想像,最初的8菌株草不僅存活下來了,還瘋狂生長,到2022年,東台已經有了60384畝,把曾經的灘塗變成了大草原,而人們也一直在發愁該如何剷除它們。
這究竟是一種什麼草呢?當初為何要買下那8株草,還悉心照料,之後它們又為何會出現瘋長,一發不可收拾呢?
«【·曾經的“海岸衛士”·】»
這種植物的名字叫做互花米草,聽起來是個可愛的名字,但這種植物卻異常的恐怖。
互花米草原產於北美東海岸,廣泛分佈於美國東部大西洋沿岸及墨西哥灣沿岸,按照這樣隔著大洋的距離,它們幾乎是不可能自己到達中國的灘塗的。
實際上互花米草是被人們主動引進的,那麼這又是為了什麼呢?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沿海地區面臨灘塗流失、濕地退化、生態脆弱等問題,急需要治理。
而互花米草在它的原產地就是一種生長在灘涂淤泥中的植物,它具有發達的地下根莖系統,能夠快速擴展,並形成密集的根系網路,牢固地固定在泥沙中,減少海岸侵蝕。
作為一種濕地植物,互花米草能提供栖息地,增加濕地植被覆蓋率,還能促進灘涂泥沙淤積,加快土地形成,提高經濟價值。
並且它具有很強的耐鹽性與耐淹性,能在鹽度較高的泥灘上生長,可忍受每日潮汐的浸泡,適應半淹沒狀態。
互花米草不論從哪方面來看,都是解決中國濕地問題的不二之選,於是在1979年,它被引入國內,用來治理濕地。
被帶回國內的互花米草種子以及一些分株受到了很多地方的歡迎,紛紛討要了一些,準備用於改良濕地的現狀。
人們十分看重互花米草,希望它能給濕地帶來新的生機,在1982年的時候,江蘇東台花錢買下了8株,並且派了專門的小分隊看護,生怕牠死掉。
在引進初期,互花米草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固土護灘的作用,就比如東台引進的互花米草給濕地圍墾貢獻了20多萬畝土地,效果顯著。
然而人們很快就發現了不對勁,互花米草的生長似乎失控了。
«—【·千方百計除草·】—»
中國沿海地區潮汐豐富、泥灘廣闊,濕地環境與互花米草的原生地相似,為其提供了理想的生長條件。
而這裡又沒有它們的天敵,食草動物不以其為主要食物來源,使其可以毫無阻礙地擴張。
大量種子隨潮水擴散,傳播範圍廣,極易形成新種群,它的根莖迅速蔓延,即使部分被砍除,仍能快速生長恢復。
初期種植後,由於缺乏對其擴散的控制措施,導致其迅速佔領灘塗,形成大面積蔓延。
它憑藉著強大繁殖能力和競爭優勢,迅速擴散,最終演變成失控的入侵物種,它帶來的危害也逐漸顯現出來。
互花米草生長迅速,能形成單一群落,抑制本土濕地植物如海三棱藨草、鹽地鹼蓬等的生長,導致本地生物多樣性下降,使原有濕地生態系統失衡。
許多鳥類、魚類和無脊椎動物失去適宜的棲息環境,生物多樣性下降。
濕地原本是很多遷徙候鳥的落腳地,但是互花米草的生長十分瘋狂,從海堤向海1公里內都能生長,這對鳥類的覓食和活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互花米草的根系十分發達,它的擴張還導致了灘涂養殖區減少,侵佔了底棲生物的生存空間,影響貝類、蟹類、蝦類的生長,過於密集的植被降低了海水流動性,使水質惡化,影響漁業生產。
互花米草的瘋狂生長已經到了不得不治理的地步,在2023年,整個江蘇的互花米草分佈面積已經突破了30萬畝,數量驚人,還有不斷擴散的趨勢。
在意識到互花米草的泛濫之後,人們開始採取各種措施治理,嘗試了火燒、切削、水淹等各種方式。
人們通過研究發現,互花米草雖然生長在灘塗上,但是它無法在一直有水的地方生長,於是人們嘗試水淹的辦法,將水位一直控制在潮下,水淹6個月之後,它們就能徹底死亡,但是水淹的辦法需要一直補水,花費的成本很高。
人們也曾嘗試過深耕的辦法,經過實驗之後發現,需要深耕1.2米以上,它們才會被埋在地下,根莖缺氧死亡,同樣需要花費的成本很高。
之後人們將兩種辦法結合在一起,將互花米草刈割後,深翻20釐米以上,再通過控制水位,就能破壞掉互花米草的生長條件,成本也降低很多。
在人們的治理之下,東台的海堤沿岸已經看不見成片的互花米草,治理效果顯著,然而這還只是第一步,接下來仍然需要防範互花米草捲土重來。
互花米草的種子是藉助潮水傳播的,一旦有種子漂過來,再次落地生根,它們還是有再次泛濫的可能,因此還需要繼續防止,並且逐步恢復清理後的濕地生態。
外來物種的引進需謹慎評估,生態治理需未雨綢繆,面對生態入侵危機,我們應採取綜合治理措施,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參考:
上觀新聞《從花錢買草到花錢除草,江蘇共除治互花米草44.6萬畝》,2024-10-25
北青網《治理外來入侵物種互花米草 他們這樣做→》,2024-1-20
光明網《沿海灘塗濕地的煩惱——互花米草》,2023-9-26
上觀新聞《一圖讀懂|曾經的“海岸衛士”,如今的“生態殺手”,互花米草是什麼草?》,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