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自放
又是一波電影重映熱潮。《花樣年華》重映五周票房超6000萬元,4K修復版《倩女幽魂》3月21日開始重映,黃渤、王一博領銜主演的電影《熱烈》宣佈將於4月3日重回大銀幕,電影《速度與激情7》亦官宣將進行十周年紀念重映。
2000年首映的《花樣年華》,今年2月14日重映,影片票房表現不錯,上映至3月14日票房近6000萬元,片方目前已經宣佈延期上映至4月13日。《熱烈》講述了有著“街舞老炮”之稱的丁雷(黃渤飾),機緣巧合下偶遇了一腔熱血、赤誠追夢的年輕舞者陳爍(王一博飾),二人攜手將面臨解散的“驚嘆號”舞團推上了全國街舞大賽舞臺的故事。《熱烈》於2023年7月28日上映,當時票房9.13億元。
這麼多影片重映,到底是為什麼?
重映這個詞語,嚴格意義上講不是一個專業詞彙,即電影管理法規里並無重映這個詞語,而有複映的說法。根據國家電影局2018年11月8日發佈的《國產電影複映暫行規定》,複映影片是指取得《電影公映許可證》或公映許可,距首次公映結束超過兩年再次進行發行放映的國產電影。這裡有兩個關鍵詞,其一是公映超兩年,其二是國產電影。從這個意義上說,《熱烈》公映不足兩年,不屬於“複映”。《速度與激情7》不是國產電影,也不屬於“複映”。當然,在市場意義上,或者在觀眾心目中,上述影片都屬於再次公映,在觀眾的認識里這屬於“複映或者重映”。
在市場意義上,《國產電影複映暫行規定》對複映影片也有規範,“為了維護電影創作積極性和市場秩序,複映影片應控制放映規模,全部放映範圍不超過2500個影廳,每家影院放映單部複映影片的影廳不超過1個。”這樣的規定,是為了鼓勵更多優質新片走向電影市場。
一段時間以來,重映或複映逐漸成為電影市場以情懷驅動的一門“生意”。較早的重映或複映影片,要數2009年王家衛的《東邪西毒:終極版》,這個“終極版”實際是修復版,也是頗有情懷的一次複映,影片最終取得了2592萬元的票房。2012年的《泰坦尼克號》以3D版複映,在中國收穫了9.48億元的票房。
對於複映影片來說,情懷也不是萬能的。這基於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經典不一定能再現”,優秀的文藝作品通常受到特定時代的影響,多年前的藝術作品的思想內涵不一定能與當下的觀眾達成共鳴;二是優秀的文藝作品在影院反覆出現,觀眾當然會有審美疲勞,能一直有觀眾的文藝作品少之又少。比如,在此前的重映市場上,出現了《大話西遊》、3D版《功夫》、3D版《一代宗師》以及《甜蜜蜜》等作品,這些影片除了3D版《一代宗師》總票房達到6000多萬元,其他影片反響一般。
經典電影的重映不能只是簡單的消耗情懷式“炒冷飯”,要盡可能有新花樣。比如,《花樣年華》25周年重映版就增加了5分鐘從未公開的隱秘片段,並調整了結局,增加了新的情感層次。這種“舊瓶裝新酒”的方式,既滿足了影迷的情懷需求,也提升了觀眾的觀影體驗。
重映或複映也是電影市場在一定時間段內的有益補充,比如2020年7月全國影院復工初期,影院複映的影片包括《捉妖記》《美人魚》《十二生肖》《北京愛情故事》《尋夢環遊記》《何以為家》《狼圖騰》《中國合夥人》《戰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夏洛特煩惱》等,這些曾經引起廣泛好評的電影作品,讓電影市場重新熱起來。2024年的重映片單上還有不少大家熟悉的名字,如《你的名字。》《灌籃高手》《白蛇:緣起》《孤注一擲》《功夫之王》《食神》《流浪地球2》《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等。2024年10月11日開始,《哈利•波特》全系列八部以每週一部的放映節奏在中國電影市場重映。今年的電影市場,除了前述提到的4K修復版《倩女幽魂》和《花樣年華》《熱烈》《速度與激情7》等,《阿凡達》《名偵探柯南:迷宮的十字路口》《帕丁頓熊3:秘魯大冒險》等也分別計劃在今年重映。
(作者為本報記者、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第三批簽約文藝評論家、濟南文藝評論家協會副)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