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那些“坑”,你踩過沒?
更新于:2025-03-26 02:16:08

潮新聞 記者 朱平 通訊員 王蕊 張文玥

胡少華教授在接受病人諮詢。受訪者提供

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熬夜、晚睡似乎成了很多人的常態,你是否也覺得睡個好覺變得越來越困難了?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題為“睡眠健康,優先之選”,再次提醒大眾,睡眠品質對身心健康至關重要。

據最新數據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正面臨著睡眠困擾,其中一部分患者的社會功能受到了損害,甚至還伴有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問題。人的一生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重要標誌。

那麼,什麼樣的睡眠才能稱得上是好睡眠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精神衛生科主任胡少華教授給出了專業的解答。

他指出,判斷睡眠品質的好壞,不在於睡了多長時間,關鍵看三點:第一,入睡快,15分鐘內入睡;第二,早晨醒覺迅速,不賴床,不帶夢境的情緒反應;第三,白天精力充沛,情緒穩定,學習、工作和社會功能正常。

近幾年來,因睡眠問題前來就診的人數明顯增多,其中青少年、女性和老年人是睡眠障礙的高發人群。胡少華教授的團隊對有睡眠障礙的青少年進行了深入分析,發現超過八成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鬱和焦慮情緒。導致這些青少年睡眠節律紊亂的主要原因是情緒問題,這背後與他們的個性特點以及所處的家庭、學校等環境密切相關。

此外,像直播這樣的新興行業不斷湧現,再加上工作節奏的日益加快,許多職場人出現了無法正常入睡、入睡時間長等問題,還有人存在“睡眠節律延遲”的情況,到了該睡覺的時間卻遲遲不肯入睡。胡少華表示,睡眠問題往往與個人的認知觀念和生活方式有著密切的聯繫。

要想改善睡眠,首先需要改變不合理的認知觀念,建立起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這其中,自我管理尤為重要。

自我管理的第一要務就是維持節律。“我們的人體就像一個精密的生物鍾,需要與大自然的規律相融合,建立起穩定的生物節律和社會節律。”胡少華說,作為社會人,每天的起床、工作、學習、運動、社交以及應酬等都應該有計劃、有節奏地進行。如果一個人的生活雜亂無章,缺乏有效的自我管理,那麼他的睡眠品質一定會受到影響。

而在睡眠問題上,目前大眾還存在著不少誤區,導致睡眠問題愈發嚴重。比如,不少年輕人認為補覺能彌補熬夜的危害、睡前喝酒有助睡眠等。雖然補覺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疲勞,但長期熬夜對身體的損害是多方面的,且難以完全逆轉。熬夜會打亂生物鍾,影響內分泌、免疫系統等正常功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風險。即便後續進行補覺,身體的代謝節律也難以迅速恢復到正常狀態。至於喝酒助眠,酒精雖然可能讓人在短時間內感到困倦,但它會干擾睡眠結構,抑制快速眼動睡眠,使睡眠變得淺而破碎。長期睡前飲酒還可能導致酒精依賴,進一步加重睡眠障礙。

浙大一院精神衛生科主任胡少華教授提醒,如果連續兩周以上都存在睡眠困擾,或者經過自我調整后,仍然存在入睡困難或睡眠品質不佳的情況,建議及時前往醫療機構諮詢。

專業的醫生團隊可以通過科學的評估和治療手段,量身定製解決方案,説明患者改善睡眠狀況。

“隨著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我們眼下也在開發數字療法在睡眠障礙上的應用。”胡少華表示,隨著可穿戴設備等新型診斷工具廣泛融入患者生活,數字化療法也將極大提升診療便利性和效果,未來藉助科技力量,個性化精準治療將引領睡眠醫學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轉載請註明出處”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