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市場魚龍混雜,稍不留意就可能掉入陷阱。
一位購房者就分享了自己貪便宜著急入手二手房的慘痛經歷,希望能給大家敲響警鐘。
這位購房者看中的房子面積達 130 平,在當時的房價體系裡算是價格低谷,而且採光、樓層和位置都十分理想。
在苦尋兩年二手房卻始終不滿意后,這套房一出現就瞬間成為了他心中的“夢中情房”。
從房源上架到簽訂購房合同,僅僅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
怪只怪他當時太過心急,被仲介和賣家營造的緊張氛圍沖昏了頭腦,沒能對房子進行深入細緻的瞭解。
起初看房時,房子表面看起來還算過得去,可真正入住后才發現問題層出不窮。
兩個衛生間嚴重漏水,每次洗澡都彷彿置身於“水簾洞”;地暖也漏水,不僅浪費了大量的水資源,還讓取暖效果大打折扣;牆體因為長期漏水,出現了大面積的受損,牆皮脫落、發黴,嚴重影響美觀和居住體驗。
更離譜的是,在做拆除工程時才發現,陽臺地面竟然鋪了兩層磚,這無疑增加了裝修的難度和成本。
原本只想簡單修補牆面和衛生間,最後卻不得不將房子全拆除成毛坯房,重新進行裝修,這讓他氣得咬牙切齒。
無獨有偶,網友也遭遇了二手房的“大坑”。
他購買的是 2000 年左右的老房子,當初選擇這套房子,主要是考慮到孩子上學方便,下樓步行 5 分鐘就能到學校,屬於典型的學區房。
而且房子已經裝修好了,一家人拿出所有積蓄,還貸款買下了它。
剛開始住的時候,感覺還不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弊端逐漸顯現出來。
一是樓上的下水聲吵得人心煩意亂,彷彿自己也在使用一樣,嚴重影響了休息和生活品質。
二是地暖問題讓人傷透了心,過濾網清洗了,各個管路也疏通了,可室內溫度就是上不來,取暖費白白交了不說,想要重新盤地暖,還得刨地磚,費用實在太高,住得十分難受。
那麼,二手房到底能不能買呢?
其實,二手房並非都不能買,但一定要注意一個關鍵問題——房齡。
內行人建議,超過 20 年房齡的二手房千萬別買,否則很容易成為“接盤俠”。
20 年以上房齡的二手房,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房屋質量有問題
房齡 20 年的房子,年限已經比較大了。
社區的戶型設計肯定不如現在開發商設計得合理,社區內的綠化也比較差。
而且,20 年前的房屋建造水平相對陳舊,房屋品質普遍一般。
經過 20 年的風風雨雨,房子可能會出現外牆開裂、脫皮,房子滲水漏水,下水管道堵塞,電線老化,自來水管鏽蝕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會影響居住的舒適度,更讓人擔心是否存在安全隱患。
再加上樓齡太大,社區的道路也各種凹陷損壞,一旦下雨就容易積水,老社區的排水系統非常差,遇到下大雨社區就會被淹。
而且,牆壁開裂、窗戶滲水等問題在老社區中普遍存在,不是買了房子后自己好好裝修改造就能解決的。
2物業差,停車難
許多房齡較老的社區,物業管理水準十分低下,有些甚至沒有正規的物業公司,更談不上提供全面的服務。
公共區域的基礎設施壞了,很難找到人來維修,社區環境髒亂差。
而且,這些老小區在建設時並沒有提前規劃好車位,畢竟 20 年前有車的家庭還是少數。
如今,家家戶戶都有了車,社區停車難的問題就凸顯出來了。
停車位少得可憐,沒有專門的停車場,下班回來都是先到先停,或者找個空地亂停,車輛不僅佔用了公共區域,還給居民的出行和活動帶來了極大的障礙。
3不好轉手
許多城市的二手房市場流動性較差,房齡長的二手房在二手房交易市場中處於鄙視鏈的底端,更難轉手。
試想一下,你買了一套已經有 20 年房齡的二手房,之後又想再轉手,會有誰願意購買房齡 30 年甚至更長的房子呢?
4無拆遷可能
有些人想著買了老城區的二手房,就為了等拆遷“一夜暴富”,這種想法很不現實。
現如今,全面棚改的時代已經過去,“舊改”已經替代了“棚改”,很難再通過拆遷獲得巨額補償。
開發商寧可重新去郊區開盤,也不會願意拆遷老房子給住戶賠償。
所以,想靠買二手房等拆遷的人千萬不要盲目,因為將這樣的住宅低買高賣的可能性非常小。
如果真的看中了一套二手房,也給大家幾點實用建議。
看房時一定要仔細觀察細節,檢查房子是否存在漏水、有白蟻等問題。
看完房不要著急表態,即使很喜歡也可以適當挑挑毛病,也不要主動問價,避免後期談價格時陷入被動。
親自聯繫樓下鄰居和物業,詢問房子有無漏水情況,親自去戶籍室查看戶籍遷移情況。
心態要穩,不要向賣家甚至自己的仲介透露出必買的態度,別被賣家和仲介拿捏住心理。
簽合同之前一定要再去看一次房子,徹底查看房情。
簽合同時約定好交房期限,按時收房,並壓賣家部分押金,如在交房時有任何問題可直接抵扣相應金額。
有地暖的交房前記得進行打壓測試,有問題讓賣家維修,要麼賠償地暖和地板維修費用。
總之,購買二手房需要謹慎考慮,尤其是房齡問題。
希望大家在購房時能夠擦亮眼睛,避免陷入二手房的“陷阱”,買到讓自己滿意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