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多地學校將課堂搬上田壟 播下熱愛勞動的種子
更新于:2025-03-26 00:18:54

張鑫

“我第一次拿起鐵鍬時覺得很新奇,連黑黑的泥土看上去也親切了!”泰州市鮑徐小學五年級學生帥卿妍平時只見過奶奶種菜,直到最近在校園裡自己動手,她才發現種菜真不容易。

眼下,江蘇大地春意盎然,不少青少年在勞動實踐課上揮鏟開耕。讓課堂沾上泥土,初衷是什麼?

將課堂搬到“塔諾”

春風和煦,南京市力學小學一棟教學樓的樓頂上,22座花箱裡的幼苗靜谧生長。“這裡都是孩子們開春種植的黃瓜、西紅柿、青椒、青菜和大蒜。”南京市力學小學副校長韓慧俯身指著指甲蓋大小的幼苗說。每座花箱都插上小小的標牌,這裡儼然被佈置成了“農場”。

“這裏的確就叫‘一米農場’。”韓慧比劃著花箱的長度,剛好一米。很難想像,老城群樓環抱的學校,竟藏著這樣一片天地。

“最初打開樓頂空間是出於科學課的課程需要,但我們發現,能做的遠不止科學觀察。”南京市力學小學德育處副主任宋金奇介紹,去年秋季學期,學校啟用閑置的樓頂,搬來花箱打造“小米粒勞動創造園”,“接著把這片空間交給三年級學生,因為他們有不少關於‘我的植物朋友’的課程。”

“時至驚蟄,氣溫回暖,萬物生機盎然。”泰州市鮑徐小學內,學生們在課上聆聽驚蟄節氣的講解後,興沖衝來到教室外的勞動實踐園,親手播下青菜、玉米種子。

“勞動教育如果不能讓孩子親身體驗,就是紙上談兵。”泰州市鮑徐小學教務處主任張芸說。部分家長作為“春耕指導”,還帶來了釘耙等農具,引得學生躍躍欲試。從除草、翻土,到播種、覆土,再到施肥,每一個環節孩子們都沉浸其中。

“播種不是簡單地把種子撒進土裡,而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泰州市鮑徐小學五年級學生王緣文幹完活直呼過癮,“想到未來種子發芽、開花、結果的情景,我們心裡充滿了期待。”

從成長的真實需求出發

勞動教育的意義,絕不止於熱愛勞動。

雖然學校地處城區,面積不大,但溧陽市平陵小學校長呂旭梅還是想辦法在校外的田野開闢了一片勞動實踐基地,讓孩子們感受“一粒米”“一滴油”的誕生。

呂旭梅坦言,不少家長忙於生計奔波在外,家中老人又包辦了勞動,孩子缺乏動手機會。“但孩子未來總得具備動手能力,這方面的教育學校能否擔起來?”她認為孩子成才的關鍵,是通過勞動培養向善與奮鬥的品格,懂得靠汗水創造美好生活。

春日的勞動基地內,蠶豆苗長勢正好,蘿蔔花即將綻放。一到週末,孩子們便拉著父母來看自己的成果,一起澆水、施肥,家庭關係更融洽,家庭教育的品質也跟著“上了一個台階”。

“孩子們雖能求解力學題目,卻不懂揮動鋤頭的省力原理,雖然生物書上光合作用倒背如流,卻說不清秧苗的成長軌跡。”一位家長說。因此,通過丈量菜地更好地理解勾股定理、借種蠶豆打開《詩經》的文化密碼,也不失為重構知識的過程,讓抽象的概念化作可感的經驗。

“怎麼把青菜種出來,過程中有啥講究,雖有老師指導,但更多時候,學生們會通過協作的方式討論、研究。”宋金奇告訴記者,學校一直主張“創造性勞動”,基於兒童成長的真實需求,鼓勵孩子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何謂成長的真實需求?就是解決實際問題,也是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勞動不僅能開啟智育,激發兒童的好奇心、想像力和探求欲,也能鍛煉身體。同時,種花養草培養審美,加強了美育。還能藉助勞動放鬆身心、磨礪意志,增強社會責任感。”韓慧說。

去年秋收,韓慧就曾帶領學生到南京市棲霞區樺墅村體驗割稻。活動結束前,孩子們把本打算留作紀念的稻米還給了稻農。“這個選擇背後,就是成長。”韓慧說,“為做而做的勞動意義不大,我們希望孩子學會思考、熱愛生活、秉持長期主義,這樣就算經受挫折也會更堅韌。”

讓孩子發現勞動的樂趣

“勞動不是空泛的,一定要讓孩子感興趣。”怎樣培養興趣,在韓慧看來,首先不能狹隘地看待勞動。“如果僅僅看成打掃衛生之類,無疑窄化了勞動的範疇。”她感慨,對城裡的孩子來說,勞動實踐易受環境制約,有的活動難以開展,因此更需要“一扇窗”,讓他們發現勞動的樂趣。

相較城市學校,鄉村學校更親近自然。記者聯繫邳州市鐵富鎮澗溝小學校長徐勤衝時,他正給學校勞動實踐基地鋪青石板路。

在徐勤衝看來,勞動實踐擁抱春耕最顯著的意義,在於尋找特色,讓孩子們打心眼裡更能接受。

“戶外勞動的樂趣,就像是陽光照進心間。”徐勤衝說,鄉村學校可以揚長避短,結合各地農耕特色,引領孩子培育自信、增長見識,同時留住更多農村生源、傳承鄉土文明。

種植基地是豐富兒童成長經歷的“活教材”。“春風是什麼、陽光為何物,說一千道一萬,不如走到陽光下,去看盛開的杏花,看蜜蜂採蜜,孩子們的心理也將更加陽光。”徐勤沖表示。

不僅在春天,待金秋果實成熟,還有更多勞動樂趣可以體驗。張芸說,等地里豐收,孩子們可以去現場寫生,玉米成熟后還能拿去義賣。

呂旭梅也有這樣的打算,“不能讓勞動教育千篇一律”。為此,學校結合其他活動,打造融種植、採摘、品鑒於一體的研學體驗,三月忙種植,揮鍬鏟土;六月收菜籽,割捆摔打;九月做醬菜,習得家庭蔬菜保存,品嘗成果,“不僅帶著孩子見證‘一顆好菜’的誕生,更要讓他們樂意走向勞動。”(李睿哲 程曉琳)

來源:新華日報

重慶萬象城再添首店
重慶萬象城再添首店
2025-03-28 17:4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