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副我個人很喜歡的原道NiceHck B80
更新于:2025-03-25 23:47:31

B80這個平頭塞的聲音,在展會上的試聽環節和我聽到正式版以後的評價基本上沒有太大出入,但對它的素質表現我當時肯定是有所低估的,實際上在用樂圖GT2的S檔的驅動下它的聲場不會像我當初評價的那樣有所“蜷縮”,其實是一個很舒展的風格,而且它的聲音具備非常好的類比味、並且在資訊量方面完全沒有老塞的那種塗抹感、以及許多生物振膜在老化后的那種糯唧唧的“負面風味”型高頻,接下來爭取用比較簡潔明快的語言來描述一下B80的整體表現,並給到我的推薦理由。

B80雖然設計看起來沒啥特殊的,但是腔體表面有一層類似釉面的風格,官方描述是烤漆工藝,而且加了一些金粉的點綴,線材也是類似的風格,所以雖然B80售價不貴,但有著非常好的實物質感,並不廉價,而且它的原線會有一些稍硬,和我手裡索尼E741的那種硬度如出一轍,我相信玩過那個時代老平頭的玩家們會有一些印象。當然了,腔體表面太滑也是有壞處的,就是套海綿套的時候是真的容易手滑,我這種手殘黨表示很蛋疼。

至於為什麼我展會上會認為聲場不夠大,可能是因為插頭版本的原因,B80的4.4版本為199元,3.5版為189元,這個10元的差價大家可以酌情考慮,但我建議是直接選4.4的版本,因為B80在4.4的表現下完全不會損失人聲的厚度與韻味,而且層次感也很好。

B80採用的是14.8mm PU拓撲生物振膜動圈,而且它的風格也非常符合我過去聽過的絕大部分大黑銅包鋁音圈的路子,密度高、中頻的部分有比較強的顆粒感修飾,在聽類似陳奕迅、張宇、玉置浩二這類的男聲時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類似於像是Photoshop裡Nik外掛程式那樣開了一層“詳細提取濾鏡”,能夠把畫面中好看的、正面的部分做適度的細節增強從而不損失整體觀感,類比在B80身上就是,它的人聲細節刻畫非常豐沛、完全是可以媲美任何千元檔耳塞的那種級別,並且是實打實的“資訊量”好、並非過度銳化后的那種風格,會讓我想起我N年前第一次聽森韻大黑大白的那種路子,人聲的喉音非常有磁性、氣息富有吞吐感。

B80的低頻部分比較強調聲音的肉感、彈性,極低頻和下潛的部分沒有太多的呈現,聽各種流行樂的時候都有很好的氛圍鋪底,可能會有人把它的低頻殘響看作是細節的一部分,實則不然,它的極低頻確實有一定的缺失、但是聽感做的特別自然,如果你不聽交響或者偏現代的電影原聲的話其實會覺得它的低頻足夠完整,而且即便不戴海綿套的時候也有著優秀的低頻釋放和震顫感。

B80的中高頻素質是非常好的,資訊量、延展度、密度都無可挑剔,只是從能量分配的角度來說還是會讓你覺得它的高頻“存在感”並不強,還是為流行人聲服務為主,而且足夠的平順、沒有什麼毛刺感,如果你喜歡單聽一些Solo或者小編製器樂的話我建議摘下海綿套,否則的話會有一些暗淡感,但同時也可能會失去一些人聲的厚度,需要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下取捨。此外,雖然是14.8mm的超大尺寸振膜,但聲場並不是B80的強項,橫向寬度和縱向的高度都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只能說是正常的水準,但在聽一些Live類錄音的時候能夠感受到一定縱深感的存在,也算是平頭塞的結構優勢吧,它的混響傳遞會有一些類比大耳的質感、而且不容易顯得聽覺上擁擠(邊界不會過於清晰),所以除了聲場以外,B80的硬素質在200內的價位其實是拉滿、甚至是拉爆的那種。

B80這個型號,他們官方沒有留出預算做營銷推廣,這篇評測是我個人自發分享出來的,也算是摻雜了一些個人口味在裡面,因為我非常喜歡港樂,不論新老派的都喜歡,也喜歡聽一些比較老的古典錄音,B80在人聲的質感和古典的(部分器樂)樂感上我都非常認可,鋼琴的流暢度表現是一絕,它的短板主要是在於不適合一些那種清透型的ACG女聲、顆粒感可能有些突兀,也不適合追求喜歡速度型、光澤感強的弦樂的使用者,但如果喜歡聽聽抒情人聲、爵士、鋼琴獨奏什麼的,B80在200的價位殺傷力還是太強了,拋開素質談音樂性的話,表現不輸自家高階的任何型號。

零跑汽車電池如何?
零跑汽車電池如何?
2025-03-26 02: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