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新車,其實沒那麼多坑。
但汽車這麼大、相對貴、使用週期又長的物件。
還是相對小心仔細點提車為好。
一些可能的坑,供參考。
一、以舊充新:試駕車/展車/庫存車當新車賣
可能有用的識別方法:
·檢查里程表(新車通常≤50公里,試駕車可能≥300公里);
·觀察座椅、方向盤、踏板等是否有明顯使用磨損;
·查看車機系統是否存有多個用戶帳號或導航記錄。
對於庫存車,相對好識別一點。油液、銘牌、輪胎胎毛這些都能看出是不是庫存車。
·車輛銘牌(駕駛側B柱或發動機艙)
·輪胎生產週期(如“2324”表示2023年第24周),應與整車生產時間匹配
·機油尺抽出來看看是不是清澈透明
二、以次充好:運損車等
運輸中,難免的會有偶爾的剮蹭
店家一般不會不告知消費者,不然就得當二手車賣了。
認真點的話:
·用漆膜儀檢測全車漆面厚度(原廠漆通常90-160μm,修補漆可能≥200μm);
·檢查前後保險杠、車門縫隙是否對齊,有無色差。
三、狸貓換太子的:車證不一致
概率其實挺小的,但是萬一呢
證件:一定要核對車架號/發動機號/車輛銘牌/車輛合格證都有,而且都一致
發票:一定要和車輛資訊一致。
以及其他的一些蛛絲馬跡
·核對輪胎品牌/型號是否與配置表一致
·車機系統序列號與車輛VIN碼是否關聯
以上確認了,也就盡力了。
為什麼說盡力了。
因為這些只能防一些初級的。
在買賣中,買家大部分時間處於弱勢的一方。
無論專業度還是信息不對稱,都是賣家單方面占優。
這個世界,大部分時間還是好的。